《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2014-12-26 01:05许晓琴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圆周率周长

摘 要:在已经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测量计算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圆;周长;圆周率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教材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62~66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模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2.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1.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圆形物体。

【学具准备】

塑料圆片、硬币等各种圆形、圆规、剪子、直尺、细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中来,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认识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把正方形周长的知识迁移到圆的周长上来,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学生不但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的曲线的长,还为下面圆周长的计算学习奠定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2.活动研讨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理解和掌握测量圆周长的两种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3.猜想验证

(1)过渡。

(2)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质疑引导思考,猜想寻找思路。

(3)揭示“π”体验成功

①讲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②资料链接:介绍祖冲之。

设计意图: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作出的贡献,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感受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4.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就推导出圆周长的公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练习反馈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给他们正确的解题方法。

6.教学例题

设计意图:这部分练习,充分证明了圆的周长公式的实际用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练习反馈

设计意图:利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进行变形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作者简介:许晓琴,1971年2月24日出生,女,汉族,湖北十堰房县人,大专,房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圆周率周长
菜地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说说圆周率
关于圆周率,你可能不知道这些
巧算周长
“好玩”的圆周率的好伙伴
周长小诊所
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