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林+杜长江
摘 要: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芳香的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琅琅的书声中。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关键词:阅读;理念;课程资源
一、多方合力,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
用什么去支撑起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呢?我想只能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入手,寻找出几根具有
支撑力的骨骼形成几个支点撑起阅读教学。
1.寻求理念的支撑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阅读教学应注重对知识的追逐、积累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应试。所以,阅读教学的改革必须作用于人对新阅读教学理念的充分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实施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教学中关键是人的因素,教育教学实施和承载的主体是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爱好的学生。科学地处理好师生这对教学的主体才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遵循人的本体,从生理的角度,从认知学、心理学、教育规律出发来建构阅读教学。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把传授知识的过程程序化、机械化,忽视了知识作用于人体是一个内化、延伸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接收和存储,导致的结果是人成了运用知识的工具,阻碍了人的开创性思维,压抑了人的个性。而新的阅读教学结构就是要克服传统阅读教学不利因素,重新定位师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教师要从传统知识的主讲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生要从知识的被
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探究者。为此,我认为阅读教学的第一个支撑点应该确立在教师的阅读教学“引领”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上来,真正形成师生共同体。
2.寻求课程资源的支撑
资源是指用于生产的构成要素,那么优质的阅读教学就必须要具备优质的课程资源。传统的全国一纲一本教材编写模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忽略了差异性,由于地域、经济、风俗的差异,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是比较明显的,现在发展到了一纲多本、地方教材、校本教材齐上阵的可喜态势。那么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来应用、处理、挖掘教材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的教育资源。学生具有个性差异、各有所长,教育的宗旨是开启其智慧,激发其潜能,幸福其人生。为此,我认为阅读教学的第二支撑点应概括为课程资源的优化实施,教师应该成为调配课程资源的高手,怎么利用课程资源把阅读教学组织得更有智慧、更具有价值、更加快乐阅读教学!
二、实施路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
视野。
1.阅读教学,“读”为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忌向学生讲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去盲目地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故事不断的课堂
每天都有讲故事时间,把说教的时间改为讲故事吧!我每天早晨5分钟的“有事大家谈”栏目开办以来已经有两个多年头了,每个学生都很珍惜这个机会。学生学习语言应在“巨大数量”语言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形成。语文学习不是“日日清”,而是“日后通”;不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不是“打一口井”,而是“挖一片坑”……阅读,离不开创造。而创造性地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去领悟文章内涵。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学。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亮点,并及时给予鼓励,给予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