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菁菁
摘 要: 作者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入手论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有效性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一、从引导学生由会学到乐学入手激发学习化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源泉。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应该激趣,每个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事物,点燃好奇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主动愉悦地学习。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伊始对化学有着浓厚兴趣,尤其情有独钟的是化学实验。但往后学到化学概念和配平、基本公式、化学计算时,就会感到望而生畏、晦涩乏味,随着难度的增加会把化学视为“枯燥的理科”,甚至认为它是一门“如同政史类死记硬背”的学科,原有的兴趣逐步消失。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化学的痴迷如初恋般,使最初的、暂时的兴趣演变为稳定的、恒久的兴趣?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化学史,强调化学的发展,结合书本阐述的化学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轶事,如达尔顿提出现代原子理论,玛丽·居里两次摘取诺贝尔奖的传奇故事,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如造纸、火药等,以及化学和现代生活的紧密关系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化学语言是国际语言,是一种极富趣味的变化学科的感觉,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直接相关。调动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初中化学知识需要记住的很多,有时知识点很密。如大量的化学反应学生很难一下子记住,我们要分阶段地检查学生的化学符号掌握情况。例如,铜氧化物氢还原工艺实验中,应该是第一个氢通内管排出空气,然后用煤油灯加热,当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赤红色,酒精灯熄灭。在这个实验演示讲解中,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加以表示,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并能准确说出四个字代表的含义及为什么。
此外,我们更依赖于热情,根据初中生学习规律和记忆特点,图像抽象记忆能力较强,想象丰富的特点,建立化学技术兴趣小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大脑,以及手口并用能力,激发兴趣,训练创造性思维,利用小瓶子、塑料袋、线、蜡烛和其他制作工具进行实验活动。如学习点火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不燃烧的焦炭手帕”、“玻璃棒照明”和其他实验。我们还采用照片、幻灯片、教学模式、电影和其他手段等。这些活动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恐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学生乐于学习,这样智力和能力就同时开发了。
二、少教多学与精讲多练同步,向课堂要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研习活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必须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引导下。如果采取满堂灌,放任学生自主学习,就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學习知识的过程。初中化学课上,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学生要想吸收四十五分钟内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除拥有丰富知识的教师,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而且要充分认识、深入理解课前材料,并了解学生,结合学生表现出来的薄弱问题,针对学习目标,进行深入和准确地讲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丰富知识,使其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最佳条件下吸收,提高课堂转化率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所谓精讲,既要满足教学目标,又要为所有学生接受。关键是打破笼统,设疑是突破难点情况下的思维突破口。训练是巩固、强化知识的途径,我们必须仔细设计一些目的性很强的问题,带领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掌握知识。让他们动手操作或口头练习,获得知识的真正习得,从而融会贯通。如学完碳这一章,我们让学生对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的异同点,以此明确两者的差别及氧化物和还原性,进一步加深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实验操作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板块分为基本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符号及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个部分,涉及超过三十种元素,七十种以上的化合物和众多化学方程式,把知识讲得太过系统,往往不太有效。把握相似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差异,总结对比,形成知识网络,反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归纳,探究结果,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点拨,在学生感到吃力的地方,即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联系点及易混淆点的地方,结合课后习题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和指导。
另外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创新,给学生提供创造化学实验平台的条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某一实验方案、制定试验步骤,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独立设计完成实验。也可让学生上讲台完成部分课堂演示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大大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教师精彩讲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才可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抓住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