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
【摘要】文章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针对现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和分析。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施为例,提出了几点看法,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以学生职业规划为出发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给学生提供课程知识和能力应用的机会。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堂创新 一生一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3-01
课堂教学是高职学校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与改革,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高职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高职课堂教学是培养合格“职业人”的主渠道,是教与学的聚焦点。也是落实高职教育教学思想的关键环节。“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以项目为导向”等课堂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活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和“一生一案”的人才培养方针,给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经过我校多年的教改实践,已经全面实现从“课程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人本主义教学论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智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堂教学创新的一些思考。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1.以行业需求为基础的岗位分析问题
当前强调的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是从行业中对岗位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的,并未考虑到行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制造业。我们面临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阶段,工厂的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都在不断革新,因此,仅是以行业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育将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在确定岗位需求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行业发展情况,应适当超前于当前的岗位需求。让学校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2.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问题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导致了另外一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度不足。而且都是以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往往出现对任务大打折扣。
3.学生未意识到课程的作用
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学生被告知这学期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接下来就进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去。等最后学完了,学生也不清楚所学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导致了学生是为了学分而学,学完了就丢掉了的结果。
二、提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策略
1.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多样化
每个高职学生都有各自的职业规划,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适当调整课程考核评价标准。这个也是跟我校“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制定对应的培养方案,而对于学习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培养方案的学生而言,就可以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学生的职业规划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制定所有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诱发主动学习课程的动力
设定岗位蓝图,明确课程在蓝图中的作用。当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以后,就会诱发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找资料,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该课程对自己的用处是什么。鉴于这个基础,学生会对自己想学的内容格外关注。这是“课程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掌握了每个学生想法动态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认知习惯、情感要求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使得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3.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德国现代教学法的奠基人卡门纽斯说,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最终目标是寻找并明确一种授课方式,学生在教师讲得少的情况下能学到更多东西。从职业教育的要求看,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深度参与,需要学生带着问题、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进入课堂。对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而言,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编程语言、软件工具和线路接线外,还需要掌握如何独立的编写程序的能力。因此,课前布置学生容易理解又跟生活相关的贴近的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编写程序。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编程中碰到的问题和程序调试中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根据自己要实现的功能,编写出程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外是课堂的起点和终点。
4.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
课外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时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实训室,同时在学生碰到问题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一方面,通过辅导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外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进行。
5.给予学生应用课程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学生未意识到课程的作用主要原因是该课程的安排缺少后继性,缺少一个在校期间能够真正应用该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因此,在课程接近结束时,带领学生进入到工控企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知识和能力去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继权,司春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9(07)
[2]王晓庆.浅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3]刘玉玲.浅析我国高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J]. 科技资讯. 2013(6)
[4]陈向平.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8(30)
[5]殷晓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构建有效高职课堂[J]. 商情. 2013(28)
[6]陆建军,聂永成.关于高职课堂教学形态转型创新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