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思·情

2014-12-16 20:01裴军岑
甘肃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考兴趣

裴军岑

〔关键词〕 化学教学;兴趣;思考;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111—0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笔者认为,要想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必须“引其趣”、“启其思”、“激其情”。

一、引其趣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若能将教材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能吸引学生探究的问题,将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应用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如何用化学方法表示反应热?其特点有哪些?节约能源的意义及其方法有哪些?通过学习你对低碳经济有何新的认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和有关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当然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2.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兴趣。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抓住契机启发、诱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将感性认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

二、启其思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钠燃烧”的实验时,生成的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周围出现了黑色。有学生说是碳化,有学生说生成了新物质。此时教师可顺势启发:如果是碳,怎么证明?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大家在课后思考一下会是什么物质?为什么有这种物质生成?怎样用实验论证?请设计方案。若学生的方案合理,教师可提供实验条件供学生验证。

2.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将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经历“质疑——思考——释疑”的过程。如,在“强弱电解质”的教学中,实验后提出问题:电解质的强弱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不要急着把结论全盘托出,而是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比较、联想、推理,然后得出正确结论。

3.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创设了问题情境,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但学生思考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教师还要适时给予引导。例如,进行有关“酸雨pH值变化”教学时,可先联系学生前面已获取的有关“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呈酸性?亚硫酸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它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吗?亚硫酸变成相同物质的量的硫酸后,酸雨中H+浓度如何变化?将酸雨收集后敞口放于室内,其pH值会如何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步步深入思考,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适时对学生思考的行为给予中肯的评价。成就感是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的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要注意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激其情

1.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有情有“形”的教学语言来揭示科学道理。例如,可以把具有较弱还原能力的物质形象化地称为“葛朗台”、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水涨船高”、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称为“滴水穿石”、乙醇和氧化铜反应时颜色的变化描述为“包公变成关云长”、洗气瓶中气体的流向为“深入浅出”。这样教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

2.用心爱学生。“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从对该学科的任课教师产生兴趣开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些都说明教师只有用心去爱学生,用亲切而又坚定的眼神把自己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传递给他们,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来对待教师,进而爱上教师所教的课程。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思考兴趣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