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璇
〔关键词〕 体育游戏;幼儿;规则意识;兴趣;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70—01
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对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可让幼儿通过规则体育游戏从中体验到要想和大家协调一致,不被群体所抛弃,应该相互尊重、控制住自己不符合体育游戏规则的行为,这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范围内的各种规则,下面笔者就在体育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给孩子适当的自由
我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幼儿违反规则并非有意行为,而是因为他们对那些由成人定的规则并不十分明白,或者是因为太兴奋而忘了遵守。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像是被老师“圈养”的动物。究其原因,是担心出现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放养和圈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偶尔出去,他们会像脱了缰的野马,难以管束。因此,不定期将孩子从人造的小空间里解放出来,适时多带孩子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体验游戏的快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及时介入,适时引导,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行调整活动方案,当幼儿成为制订规则的主人时,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就增强了,同伴间的监督、提醒,比教师一遍遍强调规则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二、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赋予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有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良好的情绪体验,规则的自觉执行,更好地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幼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运动兴趣的先决条件。体育游戏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故事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规则意识逐步得到发展。
三、注重体育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教师应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平等地参与幼儿的评价活动,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里所说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遵守规则的表现及成果的评价。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树立崭新的评价观,把评价作为体育游戏活动中重要部分,让评价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活动评价的时间不受限制,随时根据需要都可以进行。游戏开始时的评价,多为全面性评价,意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游戏中的评价,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意和进步要予以肯定的评价,使幼儿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加努力向上。但同时也要注意评价的时机是否适宜,如幼儿正在大胆尝试时,尽量不给予评价,以免打断创新的思路。这时需要教师不断支持、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教师评价幼儿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发展。教师应运用语言评价的同时要善于运用非语言评价。一缕关爱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份热烈的拥抱,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成为孩子们活动的源泉和动力。肯定、鼓励的话语既能淡化幼儿的挫折感,也能使幼儿保持对后继活动的成功期望。在这种爱的氛围中,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克服困难和挫折。
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将规则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但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长期、反复的引导,使规则意识的培养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