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彦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氛围;时间;空间;方
法;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046—01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涵养学生的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重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教师应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组建班级图书馆,把每一个学生都引进阅读的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自主地享受阅读。具体做法是:由班委会成员动员每个学生每学期向班级捐三本书,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等活动。这样不仅能实现图书的资源共享,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和文章,从而实现课内外的沟通。教师应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每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及指导。比如,组织班级读书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教师还可以把一天的阅读时间分为晨诵、午读和暮省。
1.异彩纷呈的晨诵。开展“书海拾贝”、“谈天说地三分钟”、“日有所诵”、“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
2.津津有味的午读。每天中午给学生安排10分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者全班共同阅读一本书。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轻松自主的暮省。为了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教师应规定学生每天在家里阅读半小时,并用随笔和日记的形式记录阅读的快乐。
三、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同样重要。如,学完“童话”单元,教师应带领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故事的魅力及童话人物的形象。另外,拓展阅读材料的过程还是大量收集、大量阅读、比较区别的过程,在拓展阅读材料的同时拓展思维空间,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教给恰当的阅读方法
1.粗略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纯文字的整本书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在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粗略阅读,这种阅读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量的文章。
2.品味阅读。一些语言精美的读物,在粗略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精读、细细品味,读出自己的个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语言的优美。
3.分层阅读。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之前,细读每一个章节,品味每一处内容,提炼课堂交流话题,制作“阅读交流单”。
4.专题阅读。围绕专题开展课外阅读,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目标更为明确,重点更为突出。好的专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使得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五、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教师应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利用早会赏读、展示学生摘录的好词妙句,评选“故事大王”、“读书明星”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奖励,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够激发起爱读书的情感,能够积极、主动地涉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信息,并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每读完一本书,教师都应颁发一张“小书虫”卡以示激励,获得五张“小书虫”卡的学生可以再得一张“阅读学士”卡,以此类推还有“阅读硕士”卡、“阅读博士”卡和“阅读院士”卡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阅读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当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精神需要时,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茁壮成长是不可估量的。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