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虎
[摘 要] 数学既是培养思维的学科,同时也需要科学的思维作为支撑. 发散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探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一题多解;发散思维;素质教育;能力
数学既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学科;数学既培养思维,同时也需要科学思维作为支撑.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题多解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为数学教学服务,更为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服务.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需要教师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等工作,需要较好的师生互动.
课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基础,课前工作应从多方面入手.
1. 认真学习
我们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则要有一桶水或者更多.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东西.
教师在平时必须借助各种手段和条件进行学习,学习多种知识,培养较强的业务能力. 时常读书看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积极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经常观摩各种“同课异构”的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当前的一些名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2. 充分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的前提. 备课中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才能够真正做到一题多解. 备教材时,既要认真钻研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同时又要注意研究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钻研教材知识与考纲的关系,与中考的关系.
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授课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更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 备学生,就是要备学生的实际,备学生的差异,同时充分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备方法. 在认真钻研教材和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宏观上理清教学思路,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就微观而言,要对于本节课要讲解的例题提前预设多种不同的解法,不能临时抱佛脚,不能完全临场发挥.
例:已知点A(x,0),B(x,0),C(0,y)均在抛物线y=x2+2·+ax+2(a+1)上,且x>x,y>0,在该坐标系中S=3S,试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法一:常规解法是首先画出函数图象,然后根据抛物线的图象性质,用含有参数a的方程表示出S=3S,通过解方程的办法计算出参数a的值,将其带入抛物线的解析式. 这是解决此题的常规解法,也是教材强调学生掌握的一种解法.
解法二:运用韦达定理解题.
利用韦达定理不难得出x+x=4a+5①,x·x=4a+4②.
由已知条件S=3S可得x∶x=1∶3③.
解方程组可以得出参数a的值,最终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课中注意过程的呈现
课堂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主战场. 在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必须将发现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从例题或者习题的学习中真正掌握思维的技巧.
例:某学校购买130件A文具、50件B文具、90件C文具,共需925元;若买20件A文具、40件B文具、30件C文具,则共需320元,试问:只买A、B、C文具各一件,共需多少钱?
解析:此题按照常规的做法直接设A、B、C三种文具的单价为x、y、z,根据题意可得出如下方程组130x+50y+90z=925, 20x+40y+30z=320.
此时不难发现,这是三元一次方程组,但是我们只能列出两个三元一次方程,因而绝不可能直接解出答案,此路不通. 这时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到其他多种解决办法.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本题根本没必要分别解出三个未知数,而只需要解出三个未知数的和就可以了.
解法一:极端法
这里说的极端法也可以被称作“消元”法,即将三个未知数中的任意一个设为0,则三元一次方程组就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式可以很容易地解出来的.
设x=0,则有50y+90z=925,40y+30z=320, 不难解出答案y=0.5,z=10.
于是只买A、B、C文具各一件,共需10. 5元. 将另外两个未知数设为0同样能够解出相同的答案.
解法二:设定参数法
设只购买A、B、C三种文具各一件需要k元,则可以列出方程组
130x+50y+90z=925(1)?摇,20x+40y+30z=320(2)?摇,x+y+z=k(3)?摇.
将(1)(2)式联列可得出x-y=-0.5;将(2)(3)式联列可得出x-y=3k-32,不难解出k=10. 5
解法三:设定主元法
本题中我们可以将x和y设为主元,将z设为次元,也就是说只把前面两个未知数看做未知数即“元”,而把后面的未知数不作为“元”,只作为参数.
于是解方程组130x+50y+90z=925,20x+40y+30z=320可以得到用z表示的前面两个未知数,将用z表示的三个未知数放在一起时,我们发现z奇迹般地消失了,这时只剩下了纯粹的数值,这便是我们所要的答案.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凑整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作用
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始终都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必须要适时引导,相机诱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在已经讲完例题的情况下,根据本节课所讲知识或例题的特点,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合作探究的题目. 例如,在讲完上文中“某学校购买130件A文具、50件B文具、90件C文具,共需925元;若买20件A文具、40件B文具、30件C文具,则共需320元,试问:只买A、B、C文具各一件,共需多少钱”的一题多解的例题后,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探究内容:有大小两种筐子用来盛放苹果,2个大筐与3个小筐同时使用一次可以盛放155个苹果;5个大筐与6个小筐同时使用一次可以盛放350个苹果,那么3个大筐与5个小筐同时使用一次可以盛放多少个苹果?
可以事先告诉学生最终结果,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殊途同归,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特长,思维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别.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可以使同学们积极思考,发表各自的看法,最终使得解题的方法变得更加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能力得到了培养.
充分认可学生的不同想法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思维也是这样的. 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不能束缚学生,要积极肯定学生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如果教师一方面想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却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当成“异端邪说”进行打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
对于学生不同思维和方法的肯定,既要体现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又要体现在课下对于学生作业批改上. 课堂上发现学生的不同思维时,应该肯定和鼓励,并且及时予以引导;作业中发现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时,要通过评语的方式予以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当然,对于学生不同思维的肯定并不是毫无原则地一概认可,作为教师必须要及时因势利导,使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够变成科学的思路. 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有扬有抑的方法,达到既鼓励了学生,又纠正了错误的目的,让学生在培养发散思维的路上能够乘风破浪.
从大的方面说,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力事关素质教育的成败、人才的培养和祖国的前途命运;从小的方面说,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力,关乎学生的未来,关乎学生能否在未来的中考和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因而,作为“思维体操”教练员的数学教师,必须充分端正认识,改变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门功课,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利用一题多解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