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焦华杰
摘 要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优质资源效用的发挥,要求高校教师具有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其建设和实施过程,同时也促进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高校教师应当抓住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来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 高等教育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WANG Yuqin, JIAO Huaji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Construction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and play high-quality resources effectiveness, requiring a high level of inform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ts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0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把提高质量作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中最核心和最紧迫的任务,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精品课程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2011 年 10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 5000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2012年5 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建设的目的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可知,如何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将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就是说精品资源共享课需要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建设和实施,课程的建设过程也就是课程信息化的过程。而信息化环境中的课程建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与传统环境下有很大不同,它更需要具有高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实施过程,同时也促进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相济互促的过程。
1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涵和特征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的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因而,精品资源共享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它在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保持着先进性和示范性。
1.1 现代教学理念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终身学习,倡导以人为本,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践行着这些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实现以学生为本,强调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反映了我国注重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思想。
1.2 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核心内容。资源共享课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相关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现场教学录像、教学案例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进行统一设计和组合成优质的课程内容,以最佳的方式保证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完成。这些资源为各高校师生提供了优质资源共享的机会,让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教学经验,被更多高校的教师借鉴,被更多的学生学习。
在网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习工具、协作工具等,所有数据和资源均能共享,这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共享课程进入课堂,学习内容将会极为丰富,为各种教学形式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也为学习者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
1.3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要标志。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注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整合。
精品资源共享课重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重视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它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不再框定在黑板教学,使得用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展示起来费时、费力、费神、费解的东西变得直观易懂、变得充满趣味和想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教学,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延展了时间和空间;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灵活设计适应学生能力、知识现状的先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指导、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
2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将课程信息化的过程,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因而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只有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建设好优质信息化资源,才能将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效用发挥出来。
2.1 具有现代教育观念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优化教学效果,强调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蕴含深刻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强调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者和使用者的教师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课程观、科学的教学观、科学的质量观。只有在现代教育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建设的课程才能称之为“精品”。
2.2 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不是传统课程的搬家,它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建设和实施,是课程信息化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放在教学过程当中考虑,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这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对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要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来合理设计相关教学内容,采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拓宽学习者的认知空间和时间;要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突破简单的演示型、讲授型模式,要充分考虑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要重视教学互动的设计,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协助;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化设计,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强调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2.3 具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多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内容不仅含有多种多样的文本,而且还含有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软件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它需要合理的再设计和再组织。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所授学科的性质合理处理教材的内容,围绕教学大纲完成资源设计、分类、整理、排序、创新处理、资源评价等。如果教学资源设计和组织失策,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学生面对大量杂乱堆砌的资源却不能充分、有效地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和组织能力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2.4 具备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优质课程的共享和应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资源的应用状况决定了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因而,我们应关注资源的有效应用,以提升优质资源的应用价值,实现项目的规模共享效益。这些精品资源应用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实施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信息化的教学实施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也是和传统的教学设计有着显著区别的。它需要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策略,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发学习者高层次的技能和创造力,能够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管理,能够对信息化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能够在评价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收集分析数据、解释发布结果,以提高教学实践和优化学习,能够应用多重评价方式来选定适合学习者使用的信息技术资源。
2.5 具备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实施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的,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必将呈现新的规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也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条件下使用什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方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信息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发现新规律的重要过程,也是尝试新方法、创造新理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评价等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而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研究资料。高校教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的教学研究能力,才能对各种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
3 抓住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契机,发展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同时也将促进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高校教师应该抓住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契机,通过融入建设团队中,利用好精品共享资源,参加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等途径来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3.1 充分融入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中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以团队的形式出现,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带领团队齐头并进,共同提高,这是一种“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的模式。作为课程建设者的教师,应当积极融入团队中,参加教研活动,切磋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合作开发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随着共享课建设的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得到不断发展,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3.2 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丰富资源,反复观摩
精品资源共享课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现场教学录像、教学案例等在内的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对各类教学资源下载使用和交流,并进行反复观摩、学习、讨论和推敲,学习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和治学精神,使之成为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3.3 积极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
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要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为主的高校教师培训。培训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获奖教师、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等担任主讲。通过参加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学习到名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可以切身体会到名师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还可以和名师、同行进行与专业方面有关的沟通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培训通过网络进行,教师通过参加在线实时培训,在线讨论,教学论坛,QQ群等途径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师亲身经历这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无疑会对其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 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已取得一批成果,共享了许多优质教学资源。高校教师只有具有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将这些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效用发挥出来。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和实施过程,同时也促进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高校教师应当抓住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契机,积极融入课程的建设团队,利用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源,积极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等,来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从而能为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 2011.
[2] 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2012.
[3] 谢康.课程信息化: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5(10上).
[4] 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5] 顾小清.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9.
[6] 纪望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7] 邹应贵,叶惠文,杜炫杰.运用网络培训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兼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介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