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明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教学方法、习作练习是小学中高年级的重点训练项目。面对许多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问题,除了考虑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使他们热爱生活,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外,我们还要善于利用现成的资源,从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入手,切实提高学生习作时构思、想象的能力。借助于现成的课文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文资源;拓展想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41-1
现在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家庭生活都丰富多彩,原本认为该有许多素材可写了吧!其实未必,我接触的许多学生长期以来都感到作文难,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每每动起笔来,“假、大、空”现象频现。殊不知,作文就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的作文几乎都是由真情实感引发而成。除了要考虑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使他们热爱生活,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还要善于利用现成的资源,从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入手,切实提高学生习作时构思、想象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好想象类作文呢?小学中年级可以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①给故事的开头编童话;②给两个词编童话;③根据两件事编童话。这些经常练习的且不多说,我认为借助于现成的课文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很好的方法:
一、改写古诗
古诗句都高度凝炼,每个诗句都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有一篇习作是改写古诗“村居”,这首是本册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学生在学习古诗中已经对诗中的意境有了初步的体会,诗中描绘的春色、孩童的活动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亦有体会。不妨利用对诗的理解加之生活的体验,让学生们从诗人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把诗人可能的所见所闻用记叙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要写好这篇作文,势必要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诗人身处的环境、诗人的情感变化等等,这些现象对于激发学生的现象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二、扩写题材
针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实理解过程中产生想象,对文章简略部分进行扩写,或添情节,或加背景。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游天然动物园》一文,除了重点描写了作者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看到的长颈鹿、基马猴等动物外,还简单列举了其他动物。其他的动物写得很简略,可以说是一笔带过,而这些不被重视的动物学生往往见过,学生会很愿意将之进行介绍,此时,我以《我的自述》为题,要学生们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以第一人称写一篇习作,要求把这种动物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写具体。果然,学生们一个个积极准备,第二天交上了不少有一定质量的作文。从这些作文中可以看到他们想象动物们天真烂漫、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样的作文题材,可以任学生尽情地驰骋思想,自由地倾述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
三、补写空白
有不少课文留有空白,对于留白,几千年前的老子就作了形而上的概括:“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此时可引导学生揣摩当时可能的情景,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从而写出文字不凡的想象作文,可谓“此处无物胜有物”。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教学时,先把学生领进阿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中的“叹息”和“哭泣”,让学生自己体会阿炳乐曲中的“抗争”和“向往”,用自己的话来填补这一空白。学生们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这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达到了共鸣。在此情况下,将此处留白作为题材让学生写一写,不失为习作的良机。学生将课文内容所蕴涵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成为一种感情的积淀,不仅丰富了文本,也丰富了自我,加上习作(写话)的表露,水到渠成!
四、续写结尾
有些课文结尾比较含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借此时机,让学生当一回编导,设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学生自会乐此不疲。在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穷人》,课文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这样一句看似简单,实则悬念重重的话作结尾。课文真的结束了吗?没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一个作文良机跃然而出。顿时,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桑娜一家包括西蒙的孩子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桑娜家的情况越来越槽糕……学生们不同的想象构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我适时鼓励学生给课文写续篇,想象合理,结局不限。学生们在这样的作文中仿佛成了决定他人命运的主宰者,他们在自己的想象纷飞中,在精巧的构思中尝到了快乐。此时,作文不再是烦人的练习,而是思想的自然流露了。
“物随景迁,辞以情发”,学生借助于课文的基石,有了情景与情感的依托,就能诱发想象,把阅读感知的形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衔接起来,进行沟通、变化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这样的训练能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把作文的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铸造生命的过程,并活用文本,重视讲评,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当然,创造性的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我们注意了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作文教学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