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军
基于“极爱”与“极恨”视角下的《原野》评述
◎蔡 军
《原野》这部作品在创作之初,并没有得到关注,甚至遭到冷遇。当时的人们并不接受,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转变,人们开始认识到《原野》中所表达的内涵。《原野》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开始被很多学者解读。《原野》对复杂人性的揭示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复仇故事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矛盾冲动不断,抒发了人与人极爱和极恨的感情。
《原野》 人性 极爱 极恨
故事中仇虎对焦阎王的恨,恨之入骨,承受甚至想要杀掉他全家都解不掉的恨,这恨始终无法释怀,因为它已经是一种极致的感情,让人丧失理智,相信在仇虎拥有这种感情时,任何人都无法再扭转仇虎的思想。但恨到极致,人是压抑的、痛苦的、也在每时每刻折磨着自己。仇虎为什么能积下这样的恨意呢?故事中焦阎王为了强占仇虎家的田地,利用土匪杀死了仇虎的父亲,并陷害仇虎,使仇虎深陷牢狱之中,甚至把仇虎的妹妹卖为娼妓。焦阎王使仇虎一家家破人亡,这种血海深仇试问仇虎怎么能不恨焦阎王到极致?形成这种极致的复仇心理和恨意是合理的,也在情理之中,在这种恨和报仇欲望的驱使下甚至可能做出比仇虎更过激的行为。仇虎已经被极致的仇恨冲昏了头脑,“冤有头,债有主”,从故事中人们可以知道一切的罪恶都是焦阎王实施策划,他的儿子焦大星,毫不知情,焦母才是同谋者。焦大星是无辜的,但是仇虎的愤怒已经无法熄灭,极致的恨让他无法放过焦家的每一个人。
仇虎的恨意再次升华是因为焦阎王的死去,这种有仇不能报的心情,在这种极致的恨无法发泄的情况下,仇虎想要杀掉所有的焦家人,让他们断子绝孙,让他们尝一尝自己所承受的痛苦,这个时候仇虎的心理已经被逼到了极点,这就是仇虎极恨的由来,此时此刻故事已经诠释了什么是极恨的程度。仇虎和焦阎王没什么区别,仇虎看似并没有完全丧失良知,开始对焦大星不忍下手,并想让焦大星先动手,但是最终仇虎还是在焦大星睡梦之中,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把他杀死。仇虎最开始就已经打算好了要杀死焦大星,但他不想受到自己内心的谴责,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焦大星是无辜的,所以想要找一个自我安慰,自我催眠的理由,使自己不内疚,甚至不想让别人拿他和焦阎王对比,但仇虎经过仇恨的洗礼,他已然成为了一个内心险恶的人,在这段情节中作者就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极恨,极恨是一种可以让人失去良知去伤害别人的力量。
故事中小黑的死也是作者在对人们解释极恨,仇虎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但很明显还是为了表现自己和焦阎王是不一样的,逃避谴责和罪恶感,仇虎设计了借刀杀人。相信金子对小黑子也存在恨,也早已达到了极恨的程度,因为这恨已经让一个母亲失去对自己孩子的爱,情节中可以看出她并不爱黑子,金子与仇虎都很清楚,焦母会到床边杀仇虎,还故意把黑子放在床上,这是作者在告诉读者,这种恨可以覆盖人的所有其他情感。但是毕竟小黑子是无辜的,在导致了这一系列悲剧后,犹如自家情节再次上演,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因为他做了亏心事,这些负罪感折磨着他,最终惶恐把仇虎的精神逼到极限,仇虎精神错乱。这已经充分解释了仇虎先前复仇中的行为,仇虎最不想背负的就是这巨大的负罪感,但是极致的报仇心理,使得他无法放弃,在这种极度的矛盾下,他最不想承受的负罪感还是紧逼着他的心理防线,故事结局仇虎自杀,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因为怕自己逃不出去被抓住,而是他精神已经到了极限,他已经无法再承受,所以选择了自杀来解脱,这是作者在解释极恨,因为极恨使仇虎最终也恨着自己。
极爱是已经爱到发疯,甚至到恨的程度,由爱生恨,极爱便是疯狂,演变成一种变态行为。故事中很多情节都把人类的复杂爱情表现出来,如金子与仇虎调情、捡花等情节演绎出了他们的爱恨情仇。故事中可以看出失去理智的不仅仅是仇虎,还有金子,仇虎因恨丧失理智,金子则因爱。金子的极爱感情,使她不能思考,使她失去良知和道德,作者通过金子在和读者解释极爱和其他感情是不能并存的,这才是极爱。故事中焦母也表现出了极爱,她的极爱最终间接导致了焦家家破人亡。她对儿子的爱,就是极爱的终点,那就是因爱生恨,因为焦母的极爱是一种不能分享的爱,所以她恨金子,他不能容忍任何人来分享他的儿子,甚至想要杀死金子。就算仇虎没有回来,在焦母的变态心理下,这个家也不会幸福,甚至最终毁灭。
焦大星的爱情表现也可以看出,他的爱也是极爱,他爱金子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为了不失去金子,甚至有愿意和仇虎分享金子的荒谬想法,这情节解释了焦大星的极爱是一种为了得到可以放弃一切的极爱。
《原野》这部作品,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整个故事爱恨情仇疯狂地交织在一起,如洪水般猛烈,最终使人深陷无法自拔。作者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生动地刻画了整个故事,赋予了角色灵魂和生命,故事中的极爱和极恨情绪,并不难理解,故事恰恰就反映出了最基本的人性欲望。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