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

2016-05-06 18:47乔亚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焦母兰芝情结

乔亚梅

刘兰芝聪慧贤淑、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忠于爱情 ,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里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生活中兰芝不管怎么做却始终得不到焦母的欢心和认可,最终被焦母所遣,落个自赴清池的悲剧下场。什么原因呢?除了无子说、门第说等等以外, 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焦母的恋子情结直接导致了兰芝的被遣,是焦母亲自制造了这场家庭悲剧。

从全诗描写可看出,焦母是一位中年寡妇,因为诗中始终没有出现焦父的故事情节。生活中焦母蛮横不讲理,在家中处于权威地位,从和仲卿对话时的“槌床便大怒”的行为、两次自作主张为仲卿许诺求娶秦罗敷的行为、仲卿与母亲诀别时“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的言行和兰芝“十七为君妇”、“共事二三年”的话语可看出焦母是个中年寡妇。封建社会,由于夫在随夫、夫亡随子的封建观念,母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恋子情结。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文化修养欠缺的中老年妇女的思想比较保守,她们往往以家庭为生活中心,儿女在她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焦母就生活在封建社会 ,文化修养在她的身上当然谈不上,在那个不重生女重生男的社会,仲卿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焦母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希望全都倾注在仲卿的身上,仲卿成了她生活的唯一希望,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她把仲卿看成是她后半生的唯一寄托, 这其中也包涵了对丈夫的思念。正是因为仲卿是她用青春和全部的爱抚养长大的,所以她对独子的爱是浓厚的,是偏狂的。这种爱有极端的自私性,仲卿是她一个人的,不允许他人占有,即便理性上允许,感情上也不能容忍.从焦母的心理来分析,这个中年寡妇的恋子情结早已形成。

仲卿结婚了, 兰芝贤惠美丽、 知书达理,可谓德、才、貌三全齐美,同时又识大体,顾大局,与小姑和睦相处,感情深厚 ,和焦仲卿两情相悦、情深意厚。 仲卿也是一心一意喜欢兰芝,夫妻恩恩爱爱。 焦母在仲卿面前数落兰芝几句,仲卿竟然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的话语来质问焦母,袒护兰芝。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的意念表达自己对兰芝的爱意。焦母感到自己在仲卿心中的地位随着兰芝的到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中的地位随着兰芝的到来也动摇了。于是她的失落感产生了,嫉妒心萌发了,焦母感到自己被忽视或遗弃了。她用青春和辛酸铸成的爱,轻而易举地被兰芝俘虏过去了,留给她的只是一片空前的凄凉。凭什么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却被兰芝抢走了?为什么儿子又是那样的执迷不悟?这种精神支柱的轰然坍塌,这种希望成为泡影的失落,对这个中年守寡的焦母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鲁迅也说过“至于因为不得已而过着独身生活者,则无论男女,精神上常不免发生变化,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质者居多”,所以兰芝越贤慧、美丽、勤劳,仲卿越是对她恩爱有加,仲卿和兰芝越是恩爱,焦母就越是感到失落和孤独,甚或是无助。于是变得更加敏感和多疑了,看一切事情都不顺心,看什么人都不顺眼,最后导致兰芝无辜被遣。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情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显然,兰芝的到来使焦母的安全需要受到威胁了,但焦母仍竭力要保持原有的母子感情,保护自己的安全,维护自己在家中的权威地位,她只好行使封建家长的权利去驱遣兰芝。《礼记》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在封建社会中,儿子娶妻,首先要经父母的允许,娶进门后,也必须使父母满意才行。而在焦母的心目中,你兰芝再贤惠,再优秀,你抢走了我的儿子,你威胁到了我在家中的权威地位, 你就是不孝 。“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属于“妇人七出”之一,当然该休。当往日的积怨到了爆发的时候, 焦母就颠倒黑白,胡乱找茬,蛮不讲理,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执意叫仲卿把兰芝休了。而“吾已久怀愤”一个“久”字就表明自从兰芝嫁到焦家,焦母在心理上早就开始排斥她了。那么,焦母真的钟情于那个秦罗敷吗? 当仲卿质问焦母兰芝为什么使她不满意时,焦母让仲卿休了兰芝并承诺“东家有贤女”, “阿母为汝求”, 当仲卿准备和兰芝共赴黄泉时,和焦母告别,焦母仍然承诺“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 严重的恋子情结使她只有言语没有行动, 即使秦罗敷真嫁到焦家来,其结果也只能同兰芝一样,落个被遣的下场。

焦母自始至终都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严重的恋子情结让她把兰芝给休了,兰芝的自赴清池和仲卿的自挂东南枝,这都是她的恋子情节给害的,是她直接导致了这场家庭悲剧的发生。

猜你喜欢
焦母兰芝情结
毛绒情结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探索潜意识深处的情结
隐秘的心事
是情结控制了你,还是你控制了情结
Blooming Air春风轻舞,妆彩飞扬
兰芝LUCKY CHOUETTE时尚定制版
论《孔雀东南飞》中焦母的悲剧性命运
兰芝发布最IN试妆APP《K妆美人镜》
焦母嫉妒心理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