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热与尘》中的叙事时间艺术

2014-12-11 12:58:50马彦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时距奈特省略

马彦丹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解析《热与尘》中的叙事时间艺术

马彦丹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小说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叙事时间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鲁斯·贾布瓦拉的小说《热与尘》荣获1975年的布克奖,这部小说的叙事时间非常有特色,有两条叙事时间贯穿整部小说。本文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来分析 《热与尘》这部小说的叙事时间艺术。

《热与尘》 叙事时间 时序 时距 频率

荣获1975年布克奖的小说《热与尘》通过第一人称叙述我在印度的见闻以及从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发生在1923年的故事。我在印度的见闻大多以日记形式呈现,对发生在1923年我继祖母身上的故事则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这两层叙事时间交叉贯穿于整部小说,让读者游离于我叙述的现在和1923年的过去,同时感受两个主人公,我和奥利维亚的情感历程和爱情故事。这两层叙事相互补充相互说明,每层叙述都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故事,但要将两层叙述分开来读,每层都会缺失很多东西,失去了放在一起阅读的完整性。第一层叙述是以我的日记形式展开的,有确定的日期但没有确定的年份;第二层叙述是我依据奥利维亚写的信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发生在1923年的事。本文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旨在分析这部小说的叙事时间艺术。

一、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是叙事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于叙事时间的研究,叙事学家一般从故事与话语的关系入手,分析时间在两个层面的结构,揭示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的差异。所谓叙事时间是指故事时间在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故事时间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将其重建起来,叙事时间才是作者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对故事加工后的文本秩序。《热与尘》这部小说的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叙事时间技巧,运用不同的叙事时间策略讲述了两个主人公的故事。

二、《热与尘》中的叙事时间

本文运用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谈论叙事时间提出的时序、时距和频率三个概念来分析《热与尘》中的叙事时间。在叙事时序方面,小说主要运用倒叙手法,但篇章内也不乏预序手法,可以说是混合使用倒叙和预序;在叙事时距方面,作者综合使用了概述、场景、省略和暂停;在叙事频率方面,叙事时间多次呈现出重复现象。

(一)事时序

时序,指叙事时间的顺序,不同于故事时间的顺序。叙事时序是文本展开叙事的先后顺序,从开端到结尾的顺序,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时序;而故事时序是故事发展的自然的时间顺序,是故事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顺序。故事时序是固定不变的,叙事时序则可以变化不定。托多罗夫也曾指出“叙事时间是一种线性时间,而故事发生的时间则是立体的”(张寅德,1989)。用线性的叙事时间表现立体的故事时间,叙事文本往往会出现时序的变形现象,热奈特把它叫做“时间倒错(anachrony)”。热奈特将时间倒错分为倒叙(flashback)和预序(flashforward)。

通观整篇小说 ,作者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的关于奥利维亚的故事就采用了倒叙手法。作者运用倒叙讲述了1923年奥利维亚到达印度后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而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和奥利维亚的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样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对比得出我在印度的见闻和经历简直就是奥利维亚的翻版,但读者能明显感觉到我和奥利维亚是截然不同的。除了小说整体运用倒叙手法,在小说的局部叙述上,作者也多次运用倒叙,对一些缺失的信息进行补充,以增加小说中人物的信息量。作者在讲述一些印度寡妇时,用倒叙手法对她们的生平进行概述,通过这些简短的倒叙描写,读者能够了解小说中一些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小说人物的丰富性。

预叙是对未来事件的暗示和预示,是“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热奈特,1994)。该小说有两个叙述层面,作者多次有意在一个层面预序将要在另一层面发生的事,使两个层面相互补充。

作者在整部小说中穿插混合使用预序和倒叙,使用倒叙不断补充新信息的同时又使用预序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增强了整篇小说的完整性。作者在叙事时序上独出心裁的安排也是这篇荣获布克奖小说的一大特色之一。

(二)叙事时距

时距指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长短的比较。前者用秒、分钟、小时、天、月和年来衡量,后者用文本长度,即行和页来测量。该小说第一叙述层面主要以我到印度旅行考察的日记为基础展开,从2月份我到印度到8月31日,以后的叙述没有明确的日期。在以日记形式叙述的半年中,也不是每天都有记录,作者隔三差五地记录了我在印度的生活,这些日记中有些日期时期跨度比较大,比如从6月20日到7月31日,时间跨度为一个多月,这中间我没有写任何日记,这一个多月是空缺的。除此之外,每一天我日记记录的长度也不一样,有些长有些短。第二叙述层面的时间叙述主要集中在1923年这一年,每一次有关1923年奥利维亚故事时间叙述跨度也不一样,有的可能是一天,有的可能是几天或十几天,也可能更长。以上是从整体上对这部小说叙事时距的分析,接下来用热奈特对时距的分类,从细节入手,进一步考察《热与尘》中的时距特点,感受该小说的真实性。

热奈特提出时距有四种基本形式:(1)概述;(2)场景;(3)省略;(4)停顿。所谓场景就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大致相当,比如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场景在小说叙事中最为重要,《热与尘》这部小说中有许多人物对话的场景描写,比如奥利维亚和她丈夫、印度行政长官、哈里等人的对话描写,这些场景描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奥利维亚在印度的生活状况,无形之中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除此之外,作者对一些场景进行了直接描述而不是通过人物对话。这些不同形式的场景描写使小说的阅读的不至于枯燥乏味而且增强了小说的阅读趣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物个性和特点。

概述就是把一段较长的故事时间压缩在较短的篇幅之内。运用概述能加速小说的叙事速度。概述一般与场景相连,是小说叙事中最好的过渡形式和联结组织。作者在小说中灵活运用概述,简要叙述了几位处于次要地位的印度妇女的生平经历,让读者对小说中的印度妇女有些简单了解。

省略,指的是一种无穷速度。省略中无叙事节段与某个故事时距相对应。小说在开始叙述发生在1923年奥利维亚的故事时,直接从奥利维亚和道格拉斯受邀去印度行政长官的宅邸就餐开始,作者直接省略了对她到印度之前这段时间的叙述,省略对这段时间的叙述并不影响小说叙述的完整性。我的日记从6月20日到8月31日都是省略的,这样的省略能够产生一种空白之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常识推断在这一个多月内我和印度官员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而且后来作者也有补叙,作者无需将这些显而易见的,大家能够感知到的事情进行赘述,这样的省略使小说的意蕴更加深远。

停顿是指叙事描写集中于某一因素而故事是停止的(罗刚,1994)。作者使用停顿是为了配合叙事框架。小说中多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都属于停顿。在场景描写的间隙进行适当的停顿可以引起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场景、概述、省略和停顿这四种叙述手法构成了小说中的不同的叙事速度,使故事情节在有张有弛的节奏感中进行。

(三)叙事频率

频率这个范畴最早是由热奈特提出来的。它指的是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发生的实际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被叙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热奈特将其分为:(1)单一叙述;(2)重复叙述;(3)概括叙述。纵观整篇小说《热与尘》中最常用的是重复叙述。奥利维亚和道格拉斯多次讨论有关生小孩儿的事;作者也多次从不同人口中讲述道格拉斯工作很忙晚上很晚才回来。作者运用重复叙述是为了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有助于作者更好地表达小说主旨。

三、结语

巧妙运用叙事时间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通过运用不同的叙事时间手法,作者巧妙地叙述了两位主人公在印度的生活见闻和经历,作者采用不同的叙事时序手法将这两个故事进行交叉叙述,进而使这两个故事相互补充,相互说明;运用时距的四种基本形式,即场景、概述、省略和停顿,很好地控制了小说的叙事速度,使故事情节在有张有弛的节奏感中进行;叙事频率中重复叙述手法的使用,加深了读者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

[1]Jhabvala,Ruth Prawer.Heat and Dust[M].Berkeley:Counterpoint Press,1975.

[2]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寅德.叙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胡芳.《金色笔记》的叙事时间艺术[J].安徽文学,2011(7): 90-91.

[5]郝桂莲.流连忘返——《火山恋人》的叙事时间艺术[J].当代外国文学,2009(2):118-123.

猜你喜欢
时距奈特省略
趣味性进度提示设计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人类工效学(2021年5期)2022-01-15 05:06:30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学习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短时距估计的比较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
中间的省略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3
标量计时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奈特不确定下考虑红利和机制转换的最优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