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吴县私人刻书论略

2014-12-11 12:58程体壕邢钺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刻书刊刻冯梦龙

程体壕 邢钺莉

(延边大学人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明代吴县私人刻书论略

程体壕 邢钺莉

(延边大学人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明代是我国图书出版的繁荣时期,隶属于苏州府的吴县在明代刻书家名人辈出,刊刻不少精美的图书。本文在引述明代吴县私人刻书兴盛的背景基础上,对明代吴县私人刻书加以考述,并揭示其社会文化影响。

明代 吴县 私人刻书 版本

中国文化能源远流长,与书籍的保管和传播密不可分。在印刷术发明前,书籍的传播主要靠手抄,这极大地限制了书籍的大量流通。唐代印刷术发明后,许多书籍开始被大量复制,广为传播。到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文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许多地区的刻书业繁荣一时。胡应麟指出:“凡刻之地有三,吴也、越也、闽也……其精,吴为最。”[1]43胡应麟指出了吴地刻书之精美和价格上的昂贵。吴县私人刻书事业对繁荣经济、保存文献、传播文化具有巨大贡献。

一、明代吴县私人刻书兴盛的背景

明代隶属于苏州府的吴县能成为刻书业的三大中心之一,其私人刻书业能极大繁荣与当时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起全国统一政权之后,面对战争对国内生产的破坏、民生的凋敝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树,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而已。”[2]生产逐渐恢复。同时朱元璋也十分关心文化事业的发展,免征书籍税,这极大提高了私人刻书的热情。明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州府成为全国最繁荣之地。刻书事业耗资颇多,没有一定的物质支持是难以完成的。繁荣的经济为刻书提供了保障,而刻书工艺水平的提高为刻书事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明代中后期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者地位不断提高,手工业开始得到大力的发展,嘉靖时人何良俊指出:“昔日逐末之人尚少,近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3]苏州府发达的出版事业,吸引了来自四方的刻工,特别是来自徽州的刻工,他们技艺高超,对推动刻书业的发展贡献巨大。

二、明代吴县私人刻书考论

自唐代雕版印刷出现以来,刻书中心也在不停变化,到明代吴、越、闽三地成为刻书中心。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中指出:“凡刻之地有三,吴也,越也,闽也……吴为最,其多,闽为最,其直重,吴为最,其直轻,闽为最,越皆次之。”[1]43据江澄波《苏州刻书》统计,吴县的私人刻书家有60多位,刻书120种,而杜信孚《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记录的吴县私人刻书家119名,刻书250多种,这只是一个不完全统计。这些刻书家中,很有一部分又是藏书家,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中说道:“以苏省之藏书家而论,则常熟、金陵、维扬、吴县始终为历代重心。”[4]这些藏书家能利用丰富的藏书选择较好的书籍作为底本。如钱毂、钱允治父子是吴县著名的藏书家。钱毂字叔宝,好学不卷,闻有异书,虽病必强起借观,手自抄书,几余充栋日夜校勘,至老不衰。他曾刻印过宋朱长文《吴郡图书续记》三卷、题唐陆广微《吴地记》一卷、自编《苏州三刺史诗》三卷。钱允治字功甫,钱毂子,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藏书家,所藏多人间罕见之本,他利用家藏丰富的藏书刻印过元李杲《食物本草》二十二卷、元吴端《日用本草》三卷、明李忠梓《雷公炮制药性解》六卷、明邓云霄《百花洲集》二卷、自辑《笺释国朝诗余》六卷。藏书家刘凤字子威,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河南按擦佥事。超绝有奇质、家多藏书,学勤博记。其藏书处为曰:厞载阁,清举楼,枞庑。他于万历二十六年刊刻过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二十卷、万历二十九年刊刻自撰《续吴先贤赞》十五卷。《续吴先贤赞》保留了大量的吴中人物资料,对研究吴地人物具有重大意义。明代吴县袁氏家族是当地著名的藏书家,明正德年十五年袁表就刻印过《唐皮日休文薮》十卷。此后,袁氏家族逐渐成为吴中刻书世家。袁袠字永之,袁表弟,刻《唐伯虎集》二卷、《六臣文选》六十卷(按:此书未见其他记载,仅见于《铜琴铁剑楼书目》疑为袁褧嘉趣堂本,待考)。袁褧,字尚之,袁表二弟,以藏书、刻书著称,藏书楼、刻书处名“嘉趣堂”、“石磐斋”、“两庚草堂”、“昌安堂”、“玉韵斋”等,藏书、刻书精审。于嘉靖十二年刻北周卢辨撰《大戴礼记注》十三卷,后有“嘉靖癸巳吴郡袁氏嘉趣堂重雕”一行;嘉靖十四年朱熹《楚辞集注》八卷,后有“嘉靖乙未汝南袁氏校刊”字样;嘉靖十四年刻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卷,后有“嘉靖乙未岁吴郡袁氏嘉趣堂重雕”牌记;嘉靖二十年曾刻印过丛书《金声玉振集》(半叶10行,行18字),该书收录明人作品五十种,嘉靖二十八年刻唐李善《六家文选注》六十卷。此外,还刻有《四十家小说》四十种、《广四十家小说》四十种、《后四十家小说》四十种等。袁翼,字飞卿,正德间举人,喜购书,闻有异书则奔走求之,曾刻印过《王昌龄诗集》三卷、《皇甫冉诗集》三卷、《李翰林集》十卷。袁氏家族的袁宏、袁年等都曾刊刻过典籍。

明代吴县私人刻书中不可忽视的一点便是科举之书与小说的刊刻。明代时广开科举,重新点燃了元代以来读书人的激情,一方面读书人需要大量的儒家经典、经史图书。同时科举考试在明代逐渐发展成以八股文取士,在考试科目上,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逐渐模式化与程式化发展,所以读书人为了获取功名,不再专研经书大义,专读坊间刊刻的时文,而吴县所在的苏州府是当时书籍的四大聚散地“燕市、金陵、阊阖、临安”之一,吴县刻书家利用这里的广大市场刊刻不少科举时文,张习孔《云谷卧余》载杨常彝云:“每科房考之刻,皆出于苏杭,而北方贾人市买以去,天下群奉为的矣。”科举书的刊刻成化、弘治间便有之,藏书家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说:“成化以前,世无刻本时文,吾杭通判沈澄刊 《京华日抄》一册,甚获重利;后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1]41科举之书拥有广阔的市场,这无疑大大刺激了某些刻书家的热情,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多种注解也被大量刊刻。这些刻书家有:王鏊,字济之,成化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刻《楚辞章句》十九卷;袁褧刻北周卢辨《大戴礼记注》十三卷;秦堈崇祯九年刻《周易孔义》二百卷。科举时文的刊刻者有沈世昌崇祯十五年刻袁黄《增订二三场群书备考》四卷,袁黄字坤仪,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浙江嘉善县人。曾师从唐顺之、瞿景淳等八股大家,同时也编撰了《四书删正》、《书经删正》、《举业彀率》、《游艺塾文规》、《二三场群书备考》等十余种科举时文,他编撰的时文在士子间广为流传。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于天启五年刊刻《春秋衡库》三十卷,该书为科举而作,故唯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主,并杂引各说以发明之。又列春秋前事、后事,对经所未书,传所未尽者,原其始末。这些科举之书的刊刻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科举的热情。

明代文化的一个特点便是市民文化的兴起,明代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阶层迅速崛起,下层文化需求随之扩大,使得生动曲折、通俗易懂的小说得到广泛传播,不断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明代叶盛《水东日记》指出:“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钞写绘画,家蓄而人又之。”[5]刻书家看到了市场的巨大利润,与文人合作,刊刻小说,明代作家冯梦龙和刻书家联系密切,吴县署名为墨憨斋的书坊就刊刻了多种小说。墨憨斋刊刻小说包括:冯梦龙撰《古今笑》三十六卷,冯梦龙撰《墨憨斋重订万事足传奇》二卷,汤显祖撰、冯梦龙改定《墨憨斋重订三会亲风流梦》二卷,汤显祖撰《墨憨斋重订邯郸梦传奇》二卷,陆无从、饮虹江撰,冯梦龙改定《墨憨斋详定酒家佣传奇》二卷,冯梦龙撰《墨憨斋重订双龙传奇》二卷,李梅实撰、龙字犹改定《墨憨斋新订精忠旗传奇》二卷,史槃撰、冯梦龙改定《墨憨斋重订梦磊传奇》二卷。从通俗小说中我们可以管窥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与文学通俗化倾向。

明代吴县刻书广泛,除其上所列举的书籍的刊刻外,还刊刻不少医学类的书籍,文人文集等、诗词选、地方文献等书籍。

三、明代吴县私人刻书的影响

后人对明代的书坊刻书事业的评价毁誉参半,对私人刻书除少数刻书被后人所诟病外,对大多数还是持赞赏的态度,书坊刻书以市场为导向,对书籍往往妄加删改,私人刻书大多为嘉惠后学,所以他们刻书精审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图书资料。明代吴县私人刻书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刊刻了许多质量精美的图书,许多珍贵书籍得以流传。明代吴县刊刻的图书中有不少被后人称善,叶德辉在《书林清话·明人刻书之精品》中所列举刻书精品中,属于吴县所刻之书有沈辨之“野竹斋”刻《韩诗外传》十卷(藏书家多以为元刻)、袁褧嘉趣堂仿宋刻《大戴礼记》十三卷、仿宋刻《世说新语》三卷,吴县顾春世德堂刻《六字全书》六十卷、《老子道德经》二卷等。这些精品书籍是后世藏书家所珍,客观上使这些书籍得以保存至今。二,对古书进行了精审校刊,纠正古书之谬。吴县私人刻书家有许多人的家里藏书丰富,他们能都精选底本,对所刊刻之书精心校订,袁褧刻《六家诗文选注》跋语云:“余家藏书百年,此本堪称善本……未少改易,计十载而完。”[6]可知,袁褧在刊刻该书时,虽家藏本堪称善本,但是其中也有不少谬误,经过他的校勘,才得到叶德辉“刻书精品”之称赞。三,传播了文化知识。明代正是有了这些刻书家的书籍的刊刻,许多书籍方能“化秘籍为千万身”,不断在人们手中传播。大量经典书籍的刊刻得以不断发挥其教化民众、丰富文化的作用。

[1](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

[2](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195.

[3](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M].北京:中华书局,1985:172.

[4]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1:117.

[5](明)叶盛.水东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214-215.

[6]江澄波.江苏刻书[M].南京:江苏任命出版社,1993:152.

猜你喜欢
刻书刊刻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论元代儒学刻书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
鲁图藏安丘王筠著述书板刊刻考
明代安徽官方刻书考
两宋安徽官方刻书考
论四明雕版印刷及范氏天一阁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