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宝生
【摘 要】依据“读者意识与写作教学”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提出当前写作教学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写作动机功利化、读者对象单一化、写作内容封闭化、交流平台狭窄化。文章基于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指出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效能。
【关键词】读者意识 写作教学 调查报告
笔者在地处无锡的两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开展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与提高写作教学效能”的问卷调查,从这两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文科和理科各1个班,被调查班级总计12个,被调查学生总计542人,占两校学生总数的16%。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笔者认为,当前高中学生普遍怕写作、写作教学效能低下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写作动机功利化——少内在持久动力
如图一,在“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调查项目中,选“因为老师、考试的要求”占了58%,说明学生更多地是因老师的要求写作、因老师背后所主导的高分机制与应试机制而写作,缺乏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更缺少写作的兴趣和梦想,缺乏写作的持久动力,表现出了写作动机的功利与短视。
二、读者对象单一化——少适当倾诉对象
如图二,在“想过你的文章是为谁写的吗?你写作时有没有预想的读者?”调查项目中,选择“没想过”的占40%;选择“想过,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内容为不同的读者写的”占21%,但这些学生中也会有较大一部分认为写文章要切合题目要求,还没有真正考虑读者需要、树立“读者意识”。多数学生认为平时写作给老师评,高考写作给考官评,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得高分。
长期以来,我们颠倒了写作教学的顺序,把写作重心放在写什么和怎么写,忽视了写给谁看,忽视了写作交流和对话的功能。这种写作让学生习惯了冠冕堂皇地说套话、肆无忌惮地说假话、习以为常地说空话,从本质上丧失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
三、写作内容封闭化——无丰富深刻体验
如图三,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能认识到,“作文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和事件紧密结合,真实地与社会各阶层交流”,“应该多反映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但迫于升学压力,他们的生活极度封闭和单一,失去了与社会深入接触的时间,丧失了丰富生动的自主活动,也没有养成体验和分析社会的思维习惯。写作主体缺乏生活体验和思考,对读者对象的需求是模糊的、混乱的,在写作中就表现出内容肤浅和表达散乱。
四、交流平台狭窄化——无提高激励机制
如图四,在“作文写好后,你想让谁最先阅读你的作品?”的调查项目中,选择“如果不是要交作业,不想给任何人阅读”的学生占了近50%,不能不说是令人痛心的事实。这表明,学生还没有养成互相交流习作、修改提高的习惯,习作也缺少发表交流的平台,学生没有从交流和展示中体验写作的快乐。
写作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和自我人生认识的体悟和思考,并运用语言这个外壳去思考、表达生命意识的自我言说的艺术。目前学生写作缺少的正是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保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
近现代语文教学史上,梁启超、夏丏尊、朱自清、阮真和吴伯箫等一大批作家和语文教育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读者意识都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朱自清提出 “假想读者”的概念:“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朱自清先生既是作家又是教师,充分认识到树立“假想读者”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的影响,写作理论强调“互动过程”,认为作品的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建构的。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向:重视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注重写作的交际应用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训练。英国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练习为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关于写作对象问题在他们的中小学写作教学大纲里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部分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热情。
按照写作的逻辑顺序,写作前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写”“为谁写”的问题,如果赋予写作以社会交际功能,学生心中有了读者,就有了深入思考问题和有效表达意见的意识和责任,就会想获得外部的认可或赞许,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写什么”的问题,进而去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有利于端正文风,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本质,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质和人文性质。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以假想的读者为对象在假设的场景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就需要按照读者能接受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写作,需要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需要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而对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提出相应的要求,从而促使他们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密切与社会的联系,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这样,学生认为写作中的“行文难以展开”“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如图五)
朱自清先生说过,“假想的读者却可以很多,除了父兄、教师、亲近朋友外,还有全体同学,全体中学生,一般青年,本地人士,各社团、政府、政府领袖等等”。笔者曾经上过主题为“心中要有读者”的作文辅导课,将2013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美国苹果产品实施售后服务双重标准侵害中国消费者权益的素材植入课堂。学生充分掌握有关信息后,作为社会公民向设定的读者对象苹果公司、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质检总局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中国企业家协会、社会媒体等倾诉心声,没有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普遍写得有条理、较深刻,而且情理并重。
3.有助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目前,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为:布置作文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集体讲评,体现出教师言语权威的绝对地位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师只是把自己作为学生习作的评判者,而不是真心的阅读者、平等的交流者。急需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写作教学流程再造。
首先要注重题目编制。精心挑选写作话题,编制合理的题目群,将抽象的、远离社会生活的、指向不明的话题,转化为针对生活实际、服务于交际需要的话题,如校车问题、学生上网问题、家教问题、学生负担等话题。
其次要研究指导策略。一是阅读教学关注读者立场的策略,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指导学生从文本与读者立场、读者意识的关系角度,体会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的独特性。二是写作教学关注角色转换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学会与他人沟通、倾听别人诉说、关心社会问题,让学生觉得自己必须出声,否则就如骨鲠在喉。如图六,“当写作变成一种宣泄,展示自我的方式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空前提高了,写作也就成为了学生的爱好,成为了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再次要重塑评价激励方案。作文评改要由传统的单一教师批改,变换为师生双方评改,学生自主批改、合作评改、小组互改、全班赏改、教师面改,进一步完善作文评价体系。要鼓励学生利用通信、墙报、广播、博客、刊物等形式交流或发表作品,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面,真正实现写作的交流交际功能,提高作文评价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朱自清.国文教学[M].上海:开明书店,1947.
[2]胡根林.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读者意识:高中写作教学流程再造行动研究”(批准号:D/2013/02/222)的系列成果之一。
【摘 要】依据“读者意识与写作教学”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提出当前写作教学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写作动机功利化、读者对象单一化、写作内容封闭化、交流平台狭窄化。文章基于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指出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效能。
【关键词】读者意识 写作教学 调查报告
笔者在地处无锡的两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开展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与提高写作教学效能”的问卷调查,从这两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文科和理科各1个班,被调查班级总计12个,被调查学生总计542人,占两校学生总数的16%。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笔者认为,当前高中学生普遍怕写作、写作教学效能低下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写作动机功利化——少内在持久动力
如图一,在“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调查项目中,选“因为老师、考试的要求”占了58%,说明学生更多地是因老师的要求写作、因老师背后所主导的高分机制与应试机制而写作,缺乏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更缺少写作的兴趣和梦想,缺乏写作的持久动力,表现出了写作动机的功利与短视。
二、读者对象单一化——少适当倾诉对象
如图二,在“想过你的文章是为谁写的吗?你写作时有没有预想的读者?”调查项目中,选择“没想过”的占40%;选择“想过,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内容为不同的读者写的”占21%,但这些学生中也会有较大一部分认为写文章要切合题目要求,还没有真正考虑读者需要、树立“读者意识”。多数学生认为平时写作给老师评,高考写作给考官评,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得高分。
长期以来,我们颠倒了写作教学的顺序,把写作重心放在写什么和怎么写,忽视了写给谁看,忽视了写作交流和对话的功能。这种写作让学生习惯了冠冕堂皇地说套话、肆无忌惮地说假话、习以为常地说空话,从本质上丧失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
三、写作内容封闭化——无丰富深刻体验
如图三,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能认识到,“作文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和事件紧密结合,真实地与社会各阶层交流”,“应该多反映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但迫于升学压力,他们的生活极度封闭和单一,失去了与社会深入接触的时间,丧失了丰富生动的自主活动,也没有养成体验和分析社会的思维习惯。写作主体缺乏生活体验和思考,对读者对象的需求是模糊的、混乱的,在写作中就表现出内容肤浅和表达散乱。
四、交流平台狭窄化——无提高激励机制
如图四,在“作文写好后,你想让谁最先阅读你的作品?”的调查项目中,选择“如果不是要交作业,不想给任何人阅读”的学生占了近50%,不能不说是令人痛心的事实。这表明,学生还没有养成互相交流习作、修改提高的习惯,习作也缺少发表交流的平台,学生没有从交流和展示中体验写作的快乐。
写作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和自我人生认识的体悟和思考,并运用语言这个外壳去思考、表达生命意识的自我言说的艺术。目前学生写作缺少的正是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保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
近现代语文教学史上,梁启超、夏丏尊、朱自清、阮真和吴伯箫等一大批作家和语文教育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读者意识都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朱自清提出 “假想读者”的概念:“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朱自清先生既是作家又是教师,充分认识到树立“假想读者”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的影响,写作理论强调“互动过程”,认为作品的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建构的。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向:重视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注重写作的交际应用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训练。英国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练习为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关于写作对象问题在他们的中小学写作教学大纲里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部分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热情。
按照写作的逻辑顺序,写作前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写”“为谁写”的问题,如果赋予写作以社会交际功能,学生心中有了读者,就有了深入思考问题和有效表达意见的意识和责任,就会想获得外部的认可或赞许,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写什么”的问题,进而去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有利于端正文风,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本质,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质和人文性质。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以假想的读者为对象在假设的场景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就需要按照读者能接受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写作,需要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需要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而对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提出相应的要求,从而促使他们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密切与社会的联系,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这样,学生认为写作中的“行文难以展开”“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如图五)
朱自清先生说过,“假想的读者却可以很多,除了父兄、教师、亲近朋友外,还有全体同学,全体中学生,一般青年,本地人士,各社团、政府、政府领袖等等”。笔者曾经上过主题为“心中要有读者”的作文辅导课,将2013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美国苹果产品实施售后服务双重标准侵害中国消费者权益的素材植入课堂。学生充分掌握有关信息后,作为社会公民向设定的读者对象苹果公司、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质检总局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中国企业家协会、社会媒体等倾诉心声,没有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普遍写得有条理、较深刻,而且情理并重。
3.有助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目前,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为:布置作文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集体讲评,体现出教师言语权威的绝对地位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师只是把自己作为学生习作的评判者,而不是真心的阅读者、平等的交流者。急需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写作教学流程再造。
首先要注重题目编制。精心挑选写作话题,编制合理的题目群,将抽象的、远离社会生活的、指向不明的话题,转化为针对生活实际、服务于交际需要的话题,如校车问题、学生上网问题、家教问题、学生负担等话题。
其次要研究指导策略。一是阅读教学关注读者立场的策略,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指导学生从文本与读者立场、读者意识的关系角度,体会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的独特性。二是写作教学关注角色转换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学会与他人沟通、倾听别人诉说、关心社会问题,让学生觉得自己必须出声,否则就如骨鲠在喉。如图六,“当写作变成一种宣泄,展示自我的方式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空前提高了,写作也就成为了学生的爱好,成为了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再次要重塑评价激励方案。作文评改要由传统的单一教师批改,变换为师生双方评改,学生自主批改、合作评改、小组互改、全班赏改、教师面改,进一步完善作文评价体系。要鼓励学生利用通信、墙报、广播、博客、刊物等形式交流或发表作品,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面,真正实现写作的交流交际功能,提高作文评价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朱自清.国文教学[M].上海:开明书店,1947.
[2]胡根林.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读者意识:高中写作教学流程再造行动研究”(批准号:D/2013/02/222)的系列成果之一。
【摘 要】依据“读者意识与写作教学”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提出当前写作教学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写作动机功利化、读者对象单一化、写作内容封闭化、交流平台狭窄化。文章基于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指出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效能。
【关键词】读者意识 写作教学 调查报告
笔者在地处无锡的两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开展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与提高写作教学效能”的问卷调查,从这两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文科和理科各1个班,被调查班级总计12个,被调查学生总计542人,占两校学生总数的16%。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笔者认为,当前高中学生普遍怕写作、写作教学效能低下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写作动机功利化——少内在持久动力
如图一,在“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调查项目中,选“因为老师、考试的要求”占了58%,说明学生更多地是因老师的要求写作、因老师背后所主导的高分机制与应试机制而写作,缺乏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更缺少写作的兴趣和梦想,缺乏写作的持久动力,表现出了写作动机的功利与短视。
二、读者对象单一化——少适当倾诉对象
如图二,在“想过你的文章是为谁写的吗?你写作时有没有预想的读者?”调查项目中,选择“没想过”的占40%;选择“想过,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内容为不同的读者写的”占21%,但这些学生中也会有较大一部分认为写文章要切合题目要求,还没有真正考虑读者需要、树立“读者意识”。多数学生认为平时写作给老师评,高考写作给考官评,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得高分。
长期以来,我们颠倒了写作教学的顺序,把写作重心放在写什么和怎么写,忽视了写给谁看,忽视了写作交流和对话的功能。这种写作让学生习惯了冠冕堂皇地说套话、肆无忌惮地说假话、习以为常地说空话,从本质上丧失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
三、写作内容封闭化——无丰富深刻体验
如图三,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能认识到,“作文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和事件紧密结合,真实地与社会各阶层交流”,“应该多反映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但迫于升学压力,他们的生活极度封闭和单一,失去了与社会深入接触的时间,丧失了丰富生动的自主活动,也没有养成体验和分析社会的思维习惯。写作主体缺乏生活体验和思考,对读者对象的需求是模糊的、混乱的,在写作中就表现出内容肤浅和表达散乱。
四、交流平台狭窄化——无提高激励机制
如图四,在“作文写好后,你想让谁最先阅读你的作品?”的调查项目中,选择“如果不是要交作业,不想给任何人阅读”的学生占了近50%,不能不说是令人痛心的事实。这表明,学生还没有养成互相交流习作、修改提高的习惯,习作也缺少发表交流的平台,学生没有从交流和展示中体验写作的快乐。
写作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和自我人生认识的体悟和思考,并运用语言这个外壳去思考、表达生命意识的自我言说的艺术。目前学生写作缺少的正是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保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
近现代语文教学史上,梁启超、夏丏尊、朱自清、阮真和吴伯箫等一大批作家和语文教育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读者意识都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朱自清提出 “假想读者”的概念:“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朱自清先生既是作家又是教师,充分认识到树立“假想读者”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的影响,写作理论强调“互动过程”,认为作品的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建构的。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向:重视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注重写作的交际应用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训练。英国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练习为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关于写作对象问题在他们的中小学写作教学大纲里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部分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热情。
按照写作的逻辑顺序,写作前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写”“为谁写”的问题,如果赋予写作以社会交际功能,学生心中有了读者,就有了深入思考问题和有效表达意见的意识和责任,就会想获得外部的认可或赞许,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写什么”的问题,进而去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有利于端正文风,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本质,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质和人文性质。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以假想的读者为对象在假设的场景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就需要按照读者能接受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写作,需要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需要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而对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提出相应的要求,从而促使他们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密切与社会的联系,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这样,学生认为写作中的“行文难以展开”“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如图五)
朱自清先生说过,“假想的读者却可以很多,除了父兄、教师、亲近朋友外,还有全体同学,全体中学生,一般青年,本地人士,各社团、政府、政府领袖等等”。笔者曾经上过主题为“心中要有读者”的作文辅导课,将2013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美国苹果产品实施售后服务双重标准侵害中国消费者权益的素材植入课堂。学生充分掌握有关信息后,作为社会公民向设定的读者对象苹果公司、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质检总局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中国企业家协会、社会媒体等倾诉心声,没有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普遍写得有条理、较深刻,而且情理并重。
3.有助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目前,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为:布置作文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集体讲评,体现出教师言语权威的绝对地位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师只是把自己作为学生习作的评判者,而不是真心的阅读者、平等的交流者。急需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写作教学流程再造。
首先要注重题目编制。精心挑选写作话题,编制合理的题目群,将抽象的、远离社会生活的、指向不明的话题,转化为针对生活实际、服务于交际需要的话题,如校车问题、学生上网问题、家教问题、学生负担等话题。
其次要研究指导策略。一是阅读教学关注读者立场的策略,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指导学生从文本与读者立场、读者意识的关系角度,体会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的独特性。二是写作教学关注角色转换的策略,要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学会与他人沟通、倾听别人诉说、关心社会问题,让学生觉得自己必须出声,否则就如骨鲠在喉。如图六,“当写作变成一种宣泄,展示自我的方式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空前提高了,写作也就成为了学生的爱好,成为了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再次要重塑评价激励方案。作文评改要由传统的单一教师批改,变换为师生双方评改,学生自主批改、合作评改、小组互改、全班赏改、教师面改,进一步完善作文评价体系。要鼓励学生利用通信、墙报、广播、博客、刊物等形式交流或发表作品,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面,真正实现写作的交流交际功能,提高作文评价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朱自清.国文教学[M].上海:开明书店,1947.
[2]胡根林.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读者意识:高中写作教学流程再造行动研究”(批准号:D/2013/02/222)的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