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4-12-09 06:15:19李佩芸李弘阳何婧文余晓君
学理论·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政治认同当代大学生

李佩芸 李弘阳 何婧文 余晓君

摘 要: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关系到自身政治素养的完善和国家政治的稳定发展,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并提出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经济保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提供政治保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283-02

一、政治认同的内涵

关于政治认同的界定,多数学者认为政治认同就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1]

政治认同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首先,政治认同有助于维系社会政治体系的稳定,公众的政治认同是政治体系获得支持的重要力量。一个社会通过政治认同形成的政治共识度越高,其内在凝聚力越强,政治体系就越稳定。其次,政治认同可以在政治过程中获得更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获得社会成员广泛认同,满足公众普遍需求的政策,才更容易获得人们的支持并贯彻实施,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也才能延续。最后,政治认同有助于社会成员树立共同的政治信仰,增强政治体系的凝聚力,形成重要的精神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也是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关系到自身政治素养的完善和国家政治的稳定发展。调查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十分必要。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认同、政治实体认同、政治工具认同和政治效能认同四个方面。“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处在一个相对单一、封闭的政治环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十分明确,大学生绝对地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具有很高的政治认同。”[2]当然受到当时社会“极左”思潮的影响,那时的大学生对政治有着盲目的狂热和幼稚,政治热情有时会表现为高喊口号。而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外界社会的复杂变化,再加上大学生自身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尚未成熟,他们的政治认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具体表现在。

(一)政治价值认同方面

政治价值认同,是指理想、信仰方面的认同。笔者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发放有效问卷1 200份。调查显示,在问道,“你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否是真理”时,75%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在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上,90%的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的认同总体上是良好、积极的。绝大多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党的方针政策也非常拥护。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出现迷茫。20%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还有1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实是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部分大学生显然还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

(二)政治实体认同方面

政治实体认同,是指对国家、政党、政体方面的认同。当代大学生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笔者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到你最关心的政治事件时,95%的学生对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的政治事件最为关心。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对于我国举办奥运、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等,学生们都给予高度评价。可见,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这些都是他们政治实体认同忠诚性的体现。然而部分大学生政治实体认同还存在着一些迷茫和困惑。比如,问卷调查显示,13%的大学生认为加入共产党,不是为了信仰,而是因为一些功利思想,例如加入共产党找工作更容易。同时,20%的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持怀疑态度,认为党员腐败现象严重,共产党在群众中威信较低。

(三)政治工具认同方面

政治工具认同,是指对国家法律、政策方面的认同,即对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路线、方针、政策等的认可和拥护。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是认可和拥护的。本次问卷调查中,70%的大学生认同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宪法。85%以上的大学生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充分保障人民民主。79%的学生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为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大团结。可见,大学生对于这些能够满足人民现实需要的政治工具还是比较满意的。然而在问道,你认为我国应该用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时,32%的学生选择两党制或多党制,表明部分学生没有认清我国国情。个别大学生甚至崇拜西方的民主制度,没有认清西方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界限。

(四)政治效能认同方面

政治效能认同,主要是指对政府效能的认同。本次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大部分大学生是很认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到是否支持改革开放时,91%的学生是支持改革开放的。说明大学生对政治效能的认同是比较肯定的。但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贫富差距过大、生态环境破坏、腐败等问题再加上政府运作机制的不健全,部分大学生开始产生怀疑政府效能,降低对政治效能的认同感。

三、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认同也不可能凭空产生,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当然这些因素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一)积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也有了巨大进步,这无疑加强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感。此外,本科院校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政策”等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起到稳定作用。

(二)消极因素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市场经济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让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盲目地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对政治利益有所淡化,更关心经济利益,对政治表现比较冷漠,政治参与度不高,降低了政治认同。

2.政治文明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少数官员腐败、贫富差距过大,就业难,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对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威的认同,削弱了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

3.大学生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大学生都接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价值观念的进入,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产生了一些摇摆心理,有部分大学生开始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

四、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分析

(一)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经济保障

邓小平在谈到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时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3]。同样,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情感、参与也受经济利益的影响。比如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就是因为觉得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没资本主义国家高,所以盲目向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示怀疑。可见,能否快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关系国家政治认同强弱的大问题,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必须大力发展经济。

目前,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这是很多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因。然后,我们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加大,就业矛盾突出,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政治认同感的再提升。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提供政治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首先,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大力惩处腐败,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更好地发挥党的影响力,巩固大学生对党的形象认同基础。其次,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等,保证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各级政府也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第三,实施依法治国,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建立有效的公共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满足国民参与政治的诉求,从法制上增强民众的政治认同度。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渠道。高校必须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首先,将政治认同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弘扬主旋律,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加强对学生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等,让学生认同自己生存于其中的政治体系,并提高政治参与能力。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政治认同深入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参观调查、公益劳动等活动,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仅喊口号,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自身信念和修养。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张梅花.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4.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政治认同当代大学生
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2:34:3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8:52:42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05:16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41:30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36:15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5:51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7:18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3:59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