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碧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更形象和直接,为了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生活现象,在课的开头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现象或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素材;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数学教学要从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现实背景出发,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既要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實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又要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渠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数学课堂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善于挖掘生活素材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数学教学生活化,应尊重学生个体生活背景的差异和现实生活经验,以直接经验来激活、唤醒、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生生活世界的资源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横排进行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这样站队,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过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围投沙包应该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后大家排成纵队一个个依次投,每人的距离相同才能保证竞赛的公平性。这就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在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善于引导再现生活
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具有强烈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兴趣,这种好奇和发现事物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开始认识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里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因此,课堂中教师要贴近生活实际教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将数学教学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充分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并引入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替换、重组或补充。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明白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领悟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发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最终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习的兴趣。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可运用实例、故事、游戏等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和猪八戒来创设情境:“孙悟空找到一个又大又红的西瓜,师徒四人一起分享。孙悟空说:‘把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分给猪八戒,师父、沙和尚以及自己各分得六分之一,大家有没有意见?师父与沙和尚都没有意见。猪八戒想了想,对孙悟空说:‘大师兄,你要二分之一,我要六分之一吧。孙悟空尊重猪八戒的意见。西瓜分完之后,猪八戒直拍大腿,为什么呢?一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上述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通分的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品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快乐。同时,这样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即“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将课堂中的生活数学向课外延伸
小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和任务,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而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它是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体现。
数学课堂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真正践行陶行知先生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