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玲,史 堃
(1.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2.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1]表现在利益观念、利益活动、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多元化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客观背景,利益日益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导向。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学科研机构,在社会大背景下,其所从事的高等教育现状较之从前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高等院校正在变得更具企业性,逐渐体现出更明显的市场属性。这一变化可以通过高校内部部门的许多行为和倾向得以说明,例如:市场需求较大,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专业在高校内迅速膨胀,发展较快;企业文化中逐利因素在高校校园内渗透;学生对于与社会、市场联系更紧密、与未来职业发展对接更直接的课程更感兴趣等。今日的大学整个都参与到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浪潮中,高校的各教学院部、众多科研领域的教授,都在尝试着企业化的行为,追求源于自身智力、知识积累以及技术手段的盈利机会。与市场联系密切、更适合市场需求、更易于同市场结合的院系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师的更高的收入证明了这一趋势。市场、工业以及商业通过它们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对高校、教师、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把这一变化称之为学术资本主义,也就是指高校及其教师利用自身知识技能储备通过参与市场活动而进行的盈利性行为。比如申请专利以及专利所带来的经济收入、独立创办公司、与企业建立产学关系、通过技术入股并参与利润分配等。这是一个高校身处其中的分配与决策受到市场力量影响与控制的制度体系,在其中,高校教师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交换,知识成为商品,使得学术成为资本。
大学生接受过系统教育,并且正在大学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我们认为大学生也有其人力资本。大学生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大学生身上的合理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完整全面的内在素质以及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成熟的价值取向。而在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由于受到市场力量的驱动,被认为与市场密切相关、有利于创新、能够创造利润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受到重视,获得了更多的校内资源分配。相反,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基础研究学科则受到了冷落,失去了资源分配的份额。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师的经济收入由于其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强弱区分出了不同的层次,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学科的教师收入显著增长,他们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也更具有吸引力,他们在大学生眼中是更为成功的,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话语权更强。这种纯粹市场的、以获取经济收入能力为标准的导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难免产生消极影响。正确、坚定的价值观是构成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十分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决定着大学生在什么方面、以什么方式运用知识和技能等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其他构成要素,决定着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出大学生的潜在能力。正确、坚定的价值观是大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发挥自身能力的动机、状态和水平,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构成其人力资本的基础结构,而正确、坚定的价值观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大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其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难以实现,而且有可能与目的背道而驰,产生强烈的负效应。价值观决定了大学生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外部效应的正负结果,价值观越正确,越积极,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实现程度就越高。
我国高校目前处于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中,市场、经济利益的导向作用日趋明显,这构成了凝聚大学生人力资本以及大学生人力资本效应实现的客观历史背景。要想发挥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正效应,就必须树立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历史担当,完成历史使命。然而,在高校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原有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发生了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受到了利益的困扰。
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前形成了以国家、人民为核心的单一集体主义的利益观念。这种利益观念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前提,强调国家、集体利益的至上性,虽然没有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但实际上取消了个人利益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在整体上形成了重义轻利的利益观,个人压抑着自身的利益追求,被迫将个人利益放置在主观世界的角落,不敢承认它的存在。改革开放后,个人利益受到承认,普遍竞利成为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推动因素,传统利益观念不仅受到冲击,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被彻底颠覆,社会中一部分人利益观念扭曲,更有甚者滋生了唯利是图的丑恶心理。当前高校处于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高校内各部门以及教师都在力图使自身与市场结合,并在这种结合中实现学术与经济利益的交换。大学生尚且年轻,正处在思想成长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他们在社会、学校的大环境下更容易受到纯粹利益导向的影响,将利益追逐放在自身社会实践的首位。要树立大学生正确坚定的价值观,就需要在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关注大学生利益及其发展变化,关注大学生利益诉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变化了的工作对象和整体环境,拒绝空洞说教,解答学术资本主义条件下,大学生对利益观念的困扰,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
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是“政治挂帅”的年代,社会评价主要采取的是政治标准,评价标准是单一化的。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政策以及市场化的体制改革取向得以确立,社会成员个人成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个人利益也受到法律的保护。这较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依附于集体和国家,个人利益的实现完全依赖于集体和国家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一改变对原有社会成员的身份角色认同和社会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强烈冲击,评价社会成员的标准发生转向,人们包括利益观念在内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获取物质利益的能力成为社会成员评价彼此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社会成员开展社会生活的主要目的。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高校中与市场结合紧密,能够获取校外收入的专业成为热门专业,自己创办公司或者通过在企业兼职获取丰厚收入的教师更加受到学生的承认,他们在学生中的话语权更强。社会大众鲜明的功利主义的利益观念对大学生造成了困惑,大学生面对这显得有些混乱的利益评价标准有手足无措之感,这也凸显了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大学生正确、坚定的价值观任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价值观中所面对的问题或者说所遭遇的困境归根到底是利益原则、利益观念、利益标准的变化所引起的,要有效应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量学术资本主义所导致的社会形态的局部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的重构。这种重构就是既要把人们的思想从对集体利益的唯一性理解从而导致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又要建构形成符合公共利益基础上的价值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导向就必须首先作出回应。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树立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功能定位上着重回答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优先性,以及个体功利主义去向与社会共同理想之间的矛盾;价值导向上则不能在不恰当的个人利益和极端的个人主义面前默不作声,而要积极反映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突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变化,引领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利益调适。
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要树立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从而发挥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正效应,就必须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解决以上利益困扰。“中国梦”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创新的生长点,不仅能够处理好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期变化了的利益原则、利益观念、利益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还能凝聚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为大学生发挥其人力资本的正效应奠定坚实基础。
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充分发掘“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中国梦”为抓手,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凝聚大学生青春力量,从而使大学生发挥其人力资本正效应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梦”在目标指向上既有宏观层面的民族与国家,又包含有微观层面的每个个人,将民族、国家、个人的梦想融合在一起,消除了相互之间的对立而统一在一起,成为互为前提与基础、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教育内容与形式中融入“中国梦”元素,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普遍接受,实现新条件下其合法性基础的重建。其次,“中国梦”不是忽视而是特别重视个人梦。“中国梦”将中华民族每个成员个体梦想的实现当作自身实现的前提,所以中国梦给予每个人极大的成长空间,同时尊重个体发展的多样性,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不是去裁剪每个学生,而且恰恰相反,它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扬弃了基于客观感性而来又反过来限制已经变化发展了的客观感性的本应只具有工具性价值但却异化为主体性意义的目的、价值与功能,满足了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广泛的特殊性要求。最后,“中国梦”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中国梦”作为国家梦、民族梦与国家历史、民族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有直接联系,是整个国家、全民族的每个成员梦想的高度概括。它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国梦”超越了利益多元化、思想观念多元化,在多元化的利益与思想观念之上为二者的发展设置了边界、规定了路径,这也就为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的运行模式奠定了基础。
第一,“中国梦”能够将知识性教育与理想性教育结合起来,为塑造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打牢基础。“中国梦”包含的厚重历史和对未来的指向,使得“中国梦”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全面、正确地了解党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进一步坚定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科学论断的信念,形成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进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价值观念。第二,“中国梦”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认同。包括大学生在内,人们的实践活动必然要体现特定主体的自觉意识和目的要求。社会实践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不能脱离众多共时性的主体实践,而众多个体实践之间或统一或冲突的状态影响着社会实践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对个体实践之间的关系、状态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个体所具有的思想意识。要实现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正效应,就必须使大学生个体之间达到价值认同,形成实践合力。“中国梦”可以认为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俗表达。这种表达能够将蕴含在其中的伟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摒弃纯粹的个人利益导向,克服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利益动机的盲目性,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离不开国家发展,从而自觉为“中国梦”的实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觉努力奋斗。
1.通过“中国梦”教育,调控大学生个人利益观。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物质利益关系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关系,它决定着人们基本的思想取向和行动目标。因此,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只能建立在大学生对于什么是个人利益,怎样对待个人利益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中国梦”承认个人合理利益,承认个人为实现其合理利益而作的努力,但其同时也强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必须建立在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利益追求。通过“中国梦”教育调控大学生个人利益观。首先,应当将利益观教育与法律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主动使之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将个人利益的实现与“中国梦”共同理想的实现结合起来。其次,应当努力培育大学生与其身份相符合的思想意识,努力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使命,意识到社会对自己的期待,从而正确看待个人同集体、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主导思想意识一元性,自觉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时刻准备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2.通过“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利益差别。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利益调整和重置过程,在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不同,各社会成员之间主观条件各异,人们的利益实现步骤和实现程度并不同步,甚至有较大差别。在具体改革措施中,还可能会因为整体利益的需要而牺牲部分个人的利益。这些问题会使利益受损者以及个人利益未得到满足者对改革产生疑虑和抵触情绪,给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带来阻力。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从经济角度看,社会人文类学科的寒酸与工程技术类学科的富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所学校内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明显拉大,树立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就不能忽视当前利益差别的存在。通过开展“中国梦”教育,树立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利益差别,科学分析导致利益差别的原因,使大学生能够分清利益差别是否具有正当合理性。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高校内部部门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差距,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差距的原因在于市场力量的驱动,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断为之奋斗。
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将“中国梦”导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就是要高扬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旗帜,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不等于个人经济利益,从而规避学术资本主义下市场力量的盲目性,促使大学生主动将个人的思想行动与“中国梦”同步起来,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真正实现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正效应。
[1]周君.当今中国的价值导向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