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文系学生文学阅读调查

2014-12-03 10:33贺仲明王世诚
东岳论丛 2014年5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中文系文学作品

贺仲明,王世诚

(1.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在市场经济强烈冲击下的当今中国,文学的位置被急剧边缘化,社会大众的文学作品阅读量呈现大幅度持续下降的趋势,已经引起了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①温儒敏:《“文学生活”:新的研究生长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那么,在大学校园内,在以中文为专业的大学生中,文学阅读的情况怎么样呢?他们是与整个社会的状况相一致,还是有所特别?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文学阅读有着特别的意义:其一,大学中文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未来文学教育和文学评论的工作,他们的阅读状况会密切关系到文学的未来;其二,由于专业特点,大学中文系学生毫无疑问应该属于文学阅读最多、关系也最密切的学生群体,较于其他群体,他们的文学阅读状况对文学创作方向、大学文学等更具有典型意义;其三,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够真切反映当代学生与传统文学经典的关系,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与文学经典的关系。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对十所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文学阅读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大学中,包括三所“985”重点高校,两所“211”大学,5所一般院校。这些大学位置遍布于山东、广东、河南、武汉、南京、长沙等省市。调查的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和博士生)多个层次。有效问卷2014份。

一、中文系学生的文学阅读量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文学阅读数量问题。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我们有一个调查选项“文学阅读在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只有22.1%选择“大部分业余时间在阅读”,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会拿出一定时间来阅读”,占60.2%,15.9%人选择“偶尔阅读”,1.8%选择“几乎没有文学阅读”。结合另一个调查“每天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选择“2小时以上”只有23.3%,63.8%的人选择“30分钟到2小时”,还有12.9%的人选择“30分钟以下”。可以看出,大学中文系学生在文学阅读上所花费的时间基本上不到两个小时,文学阅读在他们生活中所占比重不高。

我们还设计有两道多项选择题“除课堂老师讲授之外,你阅读过的作家作品”,意图考察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选项由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是中外古今的经典作家作品(约占三分之二),其他则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作家作品(约占三分之一)。虽然因为题量所限,备选作家作品的涵盖面有一定限制,但还是多少可以反映出学生们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在统计中我们发现,尽管作家作品的选择具有随机性,但得到的结果却基本一致。这说明调查还是有典型意义,也是比较准确的)。在提供的各26个著名作家和著名文学作品的阅读选项中,学生选择阅读的比例约为43.8%。也就是说,大学生(包括之前的中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数量远没有达到设计选项中的经典作家作品数目,也没有达到整个作家作品数量的一半比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比例都是比较低的。

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大学不同阶段阅读上的差异。从总的阅读比例看,大学本科生比例为42.4%,研究生为46.5%。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说明研究生的阅读量比较本科生要大一些,但考虑到累积因素,我们觉得这个差距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毕竟,二者之间在学习年限上相差了至少三年。结合另一道选题“比较您求学的前一阶段,您现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数量”,37.4%的人选择“多了很多”,46.6%的人选择了“多了一些”,16%的人选择“差不多”或者“更少”。在这其中,本科生(他们“求学的前一阶段”是高中)选择三者的比例分别是36.9%、50.5%和12.6%;硕士研究生(他们“求学的前一阶段”基本上是本科)选择三者的比例分别是36.9%、46.5%和16.8%;博士生(他们“求学的前一阶段”基本上是硕士)选择的比例分别是38.8%、30.6%和30.6%。可以看出,本科生和硕士生所选择比例差不多,也就是说从大学本科到硕士阶段,文学阅读量的增长基本上差不多,但从博士生的选择看,他们的文学阅读较之硕士时期没有明显的提升。而且,比较起来,随着学历的上升,文学阅读增长的比例是往越来越少的方向发展(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博士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差不多”或“更少”,说明博士阶段的文学阅读呈现减少趋势)。此外要提出的是,从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看,重点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文学阅读量要明显高于一般高校学生,它们的阅读比例分别为52%与33%左右。

学生进行文学阅读的动因,因为热爱文学的比例为32.4%,出于专业学习需要的比例为43%,说明大部分学生文学阅读的动因是建立在自我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上。与此同时,我们调查中还有一道题目“影响(限制)你进行文学阅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选择备选项“学业任务太重”的最多,占到了45%,其他选项“社会事务太多”、“找不到喜欢的书”和“没有兴趣”分别为25%、13%和12%。可见,学生文学阅读数量的有限,固然与学生的文学兴趣有一定关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他们的学业任务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在此问卷调查基础上,我们还以“影响文学阅读的原因”为中心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反映影响他们文学阅读的因素是“时间不够”,在他们的时间安排中,绝大多数时间被放在了“专业论文”和“其他学习”上。特别是本科生,认为学习外语和政治公共课的时间太多,专业学习、特别是专业阅读的时间有限。由此可见,中文系大学生文学阅读数量不太令人满意,责任不能完全(甚至不能主要)归咎于学生们本身,中文系课程的设置,甚至整个大学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公共课设置),都有值得反思之处。

二、中文系学生读什么文学作品?

尽管近期网络上有某出版社调查,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评为“死活读不下去的文学作品”,但是在我们针对大学中文系学生的调查中,《红楼梦》的受欢迎程度还是最高的。在“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自填)”中,填写《红楼梦》的占8.9%,是为数最多的。其他比例比较高的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比较多,主要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围城》、《活着》、《家》、《边城》,以及《百年孤独》、《悲惨世界》等。在作家方面,鲁迅、金庸成为“你最喜欢的作家”中填写人数最多的。虽然两人的作品被选择为“最喜欢作品”的比例并不高。

而在“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选项中,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比例也依然比较高。如传统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阅读比例分别达到了86.8%、67%和59.3%,《聊斋志异》和《离骚》的比例则为50%和45.4%。在“在课外,你读过他们作品的作家”中,鲁迅的比例最高,达到85.9%。另外,苏轼、陶渊明、托尔斯泰、卡夫卡等经典作家的比例分别为53.1%、45.9%和44.9%。虽然对于以中文为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这些比例绝对不能算高,但较之其他类型作家,都算是很高的。网络作家没有一个达到30%,阅读量最大的安妮宝贝为29.6%。

同样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在“你喜欢阅读什么类型作品”的选项中,绝大多数大学生也选择了“中外经典名家名作”,占了69.4%的超高比例。其他选项如“青春言情”、“科幻武侠”、“穿越神话”等,选择者基本上都在个位数。这一比例与另一选择题“如果您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您更喜欢阅读什么?”的结果完全一致,选择“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占了64.8%,选择“休闲书”和“畅销书”等选项的,最多不超过10.6%。显然,这可以充分证明大学生对文学经典的兴趣和热情。

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几个比较值得关注的现象,说明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比较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一是普遍情况看,本科生更喜欢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生则比较偏向于外国文学和古典文学作家作品。这一差别同样体现在不同类型学校中,也就是说,“985”类学校学生较多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而一般院校学生则较多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这也许因为本科生在中学阶段较多接触现当代文学作品,大学低年级又较多开设现当代文学课程,而外国文学则较多在大学高年级开设;二是大学生喜爱文学作品的方向与所在大学的学科特点有一定关系,如某高校的现当代文学专业学术水平比较突出,其学生阅读趣味明显往现当代文学倾斜,而另一高校的古典文学专业学术声誉较高,其学生阅读趣味也在古典文学方面比较突出。显然,学生的阅读受到了学科声誉、教师研究等方面的影响;三是网络文学在中文系大学生中影响有限。虽然在当前社会,网络文学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但在大学中文系学生中,网络文学的阅读量不大,比较传统文学作品有显著差距。比如,在“你最喜欢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网络作家入选,“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中,选择网络作品的也为数极少,不到1%。在对网络文学的评价上,较多的人(30.3%)持贬斥态度,认为它们“水平很低,没有价值”,还有3.1%的人认为是“垃圾文学”,与之对应,将它们视作“文学的未来”的只有12.6%,更多的人(45.8%)认为网络文学将与纯文学合流。这也许与大学中文系教师的价值观影响有关。大学教师对网络文学普遍持贬斥态度,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和价值倾向。

其中,我们也发现,时代社会发展因素会比较明显地对大学生的文学阅读趣味产生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调查数据上。一是部分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受到学生们较明显的冷落。典型如郭沫若和茅盾,分别只有49.6%和56.8%的学生曾经有过阅读。较之同为现代文学经典的张爱玲(达到80.7%)、巴金(为66.3%),差距很明显。究其原因,应该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学经典的重新认知潮流,特别是学术界对郭沫若、茅盾文学价值的较多质疑有一定关系;二是部分曾经广受欢迎的作家,在这次调查中受到冷遇。比如巴金的《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金庸小说,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是曾经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作家作品。但从这次调查看,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巴金的《家》的阅读比例为65.7%,《平凡的世界》则为49.9%,金庸等武侠小说为37.4%。虽然比例都不算低,但已经不复曾经的局面,数据也明显下降。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问题。从总体看,在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大学生的阅读选择差别不大,但具体到重要作家、作品时,情况就有了较大差异。就作家作品的影响力而言,除了《红楼梦》和曹雪芹外,其他古典文学作家的影响力明显落后于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甚至不如著名的外国作家作品。“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自填)”中,除了《红楼梦》特别突出之外,其他选择古典文学作品的非常少。在“你最喜欢的作家(自填)”中,古典文学领域只有有曹雪芹、苏轼、李白比例相对较高,但绝对数都不高,远不能与鲁迅、金庸等现当代作家相比。在作品阅读方面,尽管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比例比较高,但作为大学中文系学生来说,这一普及性的经典阅读并不具备充分代表性。而其他经典作品的阅读量都相当低。比如《世说新语》的阅读比例只有29%,《聊斋志异》的阅读比例也不到50%。这些都反映古典文学经典的阅读在大学中文系学生中存在较大不足。

从大学生的阅读文体上说,小说的受欢迎程度最高,阅读比例达到了77%,远远高于其他文体。这应该在意料之中。但有些意外的是,诗歌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散文,分别为10.1%和8.5%,这与我们散文热销、诗歌陷入困境的印象有些不一样,也显示了诗歌体裁在大学中文系学生中还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力。而戏剧的阅读比例只有1.4%,这与整个戏剧的冷落状况相一致。

三、文学观念、时代变化及其他

调查还试图关注大学中文系教育对学生文学阅读的作用和影响。调查题目“比较您求学的前一阶段,您觉得您现在对文学爱好和兴趣”,选择“更强”、“差不多”的比例分别是48.1%和38.1%,选择“更低”的则为13.8%。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促进了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和兴趣。但相比之下,本科生选择“更强”、“差不多”的比例更高,分别为50.1%和35.7%,硕士生的比例分别为45.6%、41.4%,博士生比例则分别为44.8%和37.3%。选择“更低”的比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为14.2%、13.1%和18.9%。这一结果,与前面分析过的大学学历与文学阅读数量呈反比趋势完全一样,特别是博士生阶段的文学兴趣较前阶段有显著的下降。

同样,“比较您求学的前一阶段,您觉得您现在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选择“强了很多”的占27.7%,57.7%的人选择“强了一些”,选择“差不多”和“更差了”的比例也达到了14.1%。其中,本科生选择的比例分别是21.5%、61.5%和16%;硕士生选择的比例分别是27.2%、59.3%和13.5%;博士生选择的比例分别是61.9%、28.6%和9.5%。也就是说,博士生对能力提高的感觉比较明显,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感觉不很突出,但在“强了一些”的选择上明显突出,并且呈现渐进的提升趋势。

从调查看,当前中文系大学生对文学的认同度还是比较高。有63.3%的人认为在当今社会谈论文学,“可以提高人的品位、层次”,有17.7%认为“对社会进步有很大影响”,只有4.2%的人认为“非常可笑,毫无用处”以及“从不谈论文学”。与之相一致,对于文学的本质,绝大多数人(79.1%)认为文学给予人“一种人文关怀,给人以心灵慰藉”,还有13.8%的人认为是“一种社会文化,帮助提高文化水平”,只有3.2%和1.5%的人选择是“纯粹的审美”和“纯粹的消遣娱乐”。这也反映在他们的文学观上。调查中,有接近70%的人认为优秀文学作品的首要因素是“思想性”,其次是“现实性”和“现实美”,选择比例分别为9.6%和7.4%。

也许是从专业角度考虑,有52.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文学教育最主要的内容是“文学鉴赏能力”,16.6%的人选择“理论思辨能力”,14.8%的人选择“文学创作能力”。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自己在大学阶段“文学阅读和鉴赏能力”有提高。说明学生们对于文学阅读和鉴赏还是非常看重的。

对于当前中国文学,大学生大多持着比较积极的评价,认可度也比较高。对它在总体上表示喜欢的占了76.1%,其中“非常喜欢并很关注”的为7.7%,“喜欢并关注”的为37.5%,“喜欢,只是没有时间去关注”的为30.9%。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22.1%的人选择了“略有关注,但不喜欢”和“一点也不喜欢,也不关注”。

对于文学未来,大学生们则普遍表现得不是很乐观。认为“前途很光明”的只有20.8%,有9.9%的人认为将“被图像艺术代替”,29.6%的人认为“通俗文学将占绝对主流”,还有相当比例(37.3%)的人选择“说不清”。同样,对于自己所学的中文专业,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的人占了80.7%,只是其中有63.8%的人虽然喜欢,但是觉得“前途不明朗”,对所学专业感到“后悔”和“混日子”的只有11.1%。

四、几点启示

1.非常有必要在大学中文系学生中提倡文学阅读

从我们调查结果看,中文系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数量不很让人乐观。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因为无论是从大学中文系的培养目标还是从未来文学发展来说,大学生的文学阅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文学阅读是所有文学能力之本。文学鉴赏、文学写作、文学研究等,都离不开文学阅读,都需要建立在广泛的文学阅读基础上。其次,文学阅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而由于大学中文系的专业特点,他们的素养、能力将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文化素养产生直接的影响。

事实上,这种不良的后果已经有所显现。比如近年来在文学研究界,大家普遍反映相当部分的文学研究者文学感悟能力降低,缺乏必要的文学鉴赏和判别能力。这有相当部分原因在于这些研究者缺乏足够而必要的文学阅读。大学阶段毫无疑问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再如近年来的文学传媒、文化传媒,经常出现各种文学、历史和语言等方面的低级错误,这其中不乏大学中文系毕业生①黄万华:《学校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调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这当然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浮躁有关,但作为大学中文系,始终有义务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严格要求,其中文学阅读是绝对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2.教师在大学生文学阅读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正如我们的文学调查中所显示的,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受教师的影响较大。无论是阅读方向、文学趣味,还是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由此可见,大学中文系教师的恰当引导将很好地激励和帮助学生进行文学阅读。

但在现实中,这一点是非常匮乏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文学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由教师、学生一起参与的文学作品讨论会,还经常形式灵活的有由年级、甚至班级学生组织的对文学作品的小型演出活动等。但是,现在的大学教学中已经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场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学教师的科研压力增大,被各种考核指标限制和影响,而教学评价在对教师的整体评价中只占很小的位置,教师愿意或者能够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很少。另外,在大学科研评价中,文学鉴赏类文章遭遇较大偏见,也对大学教师在文学阅读方面的热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激励教师对大学生文学阅读的指导和引导,与对整个大学教师评价机制、乃至整个大学教育环境的改变都有关系。作为大学教师来说,如何在这种环境中适当调节,更重视教学责任,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教师的文学研究与对大学生的文学教育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深入的文学研究,特别是有见解的、形式活泼的文学鉴赏,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学阅读的兴趣。

3.需要加强对古典文学经典的阅读推介工作

虽然从调查看,大学中文系学生对传统文学经典有比较高的热情,但在阅读量方面还是远远不够。这种情况同样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联,特别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汉语语言上的差异,导致阅读难度较大和应用性较弱的缺陷。但是,对于大学中文系学生来说,古典文学经典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也是学好其他时段文学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古典文学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无论是对于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于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参见温婧:《古典文学名著阅读严重缺失——对“<红楼梦>女性”问卷调查之反思》,《名作欣赏》,2013年第2期。。

在当前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古典文学阅读,也许不能完全依靠增加课时、强调背诵等硬性要求,更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将古典文学阅读与现实相联系。同时,营造好的古典文学阅读氛围,打造很好的文学阅读和研究平台,也是促进大学生古典文学阅读的重要(甚至是更持久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中文系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中文系何为?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重要启事
黄振东作品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