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经济学的英语教育改革进路:经济属性嵌入

2014-12-03 10:33
东岳论丛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济学语言经济

孟 晓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英语运用能力已经成为人力资本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英语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输入,而忽视语言的实际应用技能,英语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形成脱节,导致英语人才有效供给率较低。许多大学毕业生学习英语十余年,依然无法满足工作实际要求,不得不再次进修,时间和金钱的重复投入形成了事实上英语教育的高投资低回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立足于语言经济学理论,通过对该理论核心内涵的探讨,并对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针对英语教育的相关建议,期望对英语教育改革进路有所帮助。

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内涵

(一)语言与经济密不可分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与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密切相关。语言不但是经济活动的媒介,也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首先,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新的语言,而新的语言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譬如,早期形成的洋泾浜英语。洋泾浜是上海的一个地名,而上海是当时世界的贸易中心之一,来中国经商的英国人和中国人在进行贸易时,为了保证经济行为的顺利进行所使用的以英语为主、夹杂其他语言的英语就是洋泾浜英语。这种新的语言被称为皮钦语(Pidgin),专指为顺应经济贸易活动的需要,来自言语不通的双方为了能够顺利进行经济行为而形成的语言,也被称作“贸易语言(trade language)”。皮钦语没有自己的本族语者,在经济贸易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不同言语社团的语言词汇和结构,逐步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即克里奥尔语言(Creole)。这种语言,后来就成为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母语,比如牙买加、海底、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这些语言大部分是基于英语和法语发展起来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经济发达国家的殖民经济扩张的历史。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新的语言的诞生,而新的语言又为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务。

其次,经济的发展会推动语言的传播,语言的传播也利于经济的发展。唐朝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均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为了学习我国的先进技术,努力学习汉语,汉语随之传播开来。又如,英语能够成为当今全球通用语言,与英国早期的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密切关联,也与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美国的经济崛起有很大关系。同时,语言的传播又会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发展。语言承载着所属语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一门语言的传播也就意味着这种语言所属文化思想、价值取向的传播。当前,很多国家都设立专门的对外语言传播机构,不遗余力地推广本国语言在世界上的传播,如英国的文化委员会、德国的歌德学院、中国的孔子学院等。在语言推广过程中,各类语言考试、语言培训等形成了语言教育产业链,从中产生了年产值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的可观的经济效益,语言教育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创收的重要来源。

由上可见,语言和经济之间彼此互相影响,联系密切。语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随着信息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将这种语言与经济的内在关联性的学问定义为语言经济学。语言经济学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融合了经济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内容。1965年,美国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1965)在研究信息经济学的过程中发现语言同样具有经济学的涵蕴,并指出影响语言和经济两种活动的内在机制是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这引起了全球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广泛探讨。目前经济学者关注的重点主要在对语言与经济二者的内在关联性、互动机制的探讨(Grin,2003①Grin.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03,4(1):1-66.;张卫国和刘国辉,2008②张卫国,刘国辉:《中国语言经济学研究述略》,《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以及对语言经济学的的学科框架、研究范式等问题进行的探讨(黄少安,2012)③黄少安,苏剑:《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学术月刊》,2011年第9期.;语言学家则主要关注对经济文本语言特征的研究,以及对英语教学的成本收益,对语言产业的发展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金志茹,2008④金志茹:《试论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及相关语言政策》,《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12期。;李现乐,2010⑤李现乐:《语言资源与语言经济研究》,《经济问题》,2010年第9期。)。

(二)语言的经济属性

语言经济学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语言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作为一种需要通过受教育而获得的知识或能力,语言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生产要素分为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教育投资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社会资本的增长,因此也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基于这种认知,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能使劳动者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被看做在人力资本应用过程中的一种经济投资,进而获取更多的其他人力资本,如知识和能力的资本。如在排除性别影响的情况下,掌握英语的熟练程度,也即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对收入具有显著的影响(Vaillancourt,1996⑥Vaillancount.Languag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Quebec:Measurement,Findings,Determinants,and Policy Cos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Language,1996,121):69-92.;Dustmann,1994⑦Dustmann.Speaking Fluency,Writing Fuluency and Earnings of Migrants.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1994,7):133-156.)。语言的经济属性主要包括:

1.语言具有经济价值且有高低之分。语言是有经济价值的。从广义上说,语言能克服国与国之间跨文化沟通的障碍,搭建跨国际之间的经济交流平台,能更好地促进知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传播或扩散,促进知识管理的效能,从而创造经济效益。从狭义上说,掌握一门英语可以辅助劳动者更好地完成某项工作,使其获得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或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机会,并得到较好的薪酬水平。

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通用语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其逐渐从一种单纯的交流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效益语言。经济全球化使人类居住环境的语言维度呈现多元化趋势,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一些独资企业都出现了多国籍、多语言化的员工构成倾向,进一步加强了英语语言的网络外部性,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在经济学上,网络外部性是指某一商品的消费所产生的效用随着该商品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语言也具有这种网络效应,在一个成分互补的社会网络内,越多的人分享同一语言,就会带来越多的收益。

语言使用程度受在特定工作任务、所处职业、所处单位或部门等不同情境下的语言需求程度的影响,其经济价值也表现出高低之分。Vaillancourt(1983)①Vaillancourt,F.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Planning.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1983,7(2):162-78.认为某种语言的需求程度取决于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的选择倾向性,而雇主对语言的需求决策取决于市场中使用何种语言以及在生产运作过程中使用何种语言的程度。供方,即语言,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这种稳定性的形成是基于先前人们对市场供求关系的预测。但求方,即雇主,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稳定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受雇者的语言熟练程度越高、应用能力越强、经验越丰富,其经济价值就越高。

2.语言学习是投资过程。既然语言具有经济价值,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人们通常在考虑了学习英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后的预期效益后,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内在驱动力。英语学习被视为一种经济投资,其成本往往体现在学习英语需要支出的培训费、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等方面。人们将这些稀缺性资源花费在学习英语方面,是希望能在学成之后获得更好的机会收入,这也是一种效益和效用。

语言学习是一种投资过程,就要考虑投入成本和自身收益、效用的最大化。劳动者投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需要收到预期的回报,包括更高的收入、更低的消费成本、更大的人际社交网络。英语已经从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蜕变为使用者独具特色的一种生存技能。国际贸易中的交易、电子商务、网上谈判、远程结算、无纸报关等贸易方式开始引领一场现代化的商业变革。而这些跨国交易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托英语的桥梁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社会环境呼唤英语必须紧随其上,这就是社会对英语人才渴求的最大动力。也意味着具有专业英语水平的劳动者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更多的资本回报。

二、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英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不可避免地具有经济属性的嵌入,即英语教育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经济属性,如成本、收益、价值、效益等密不可分,英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用英语语言的广泛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和可开放程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融入世界村大家庭的程度。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我国英语教育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定位失误造成成本重复投入

在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英语一直仅仅被当成是一种知识在传播和讲授,而很多时候没有将其上升到语言能力甚至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神相契合的高度。这种教育定位,导致真正具有英语应用能力并能很好融入英语国家文化的人才很少。

学生进入大学前所受的英语教育,其目标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便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一定位,仅仅将英语看做应试科目,往往忽略了其实用性。很多中学,英语课程不开设听力和口语,而是将重点放在对语法和词汇的应试训练上,对作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沟通功能重视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部分家长会让孩子参加课外英语培训,花费额外的金钱和时间强化英语学习。然而,这些课外培训也是以应试为中心,其内容以考试题目训练为主,而不是锻炼真正的交流应用能力。孩子的英语成绩短期看可能会提高,长期看其英语应用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大学英语教育中,专业课程与英语课程的内容缺乏相容性,几乎所有的专业均开设相同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即便是存在专业英语,也往往因课时量不足或走走形式而缺乏实效性。其次,大学英语教育存在时间断点。学生在前两年有英语课程,在后两年基本没有英语课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很难具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学生和社会所需要的口语、写作、口译、商务英语等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课程,往往只是通选课程,不能普及到每个专业。四年下来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耗费非常大,但实际成效却很低。有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快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不得不在社会上再参加英语学习,如新东方、海天等培训机构的实务英语培训班,形成了英语教育成本的二次投入。

(二)高投资低回报问题明显

目前我国不少考生的英语考试水平已经居于世界领先,甚至在TOFEL、GRE、GMAT等考试中毫不逊色于英语母语国家,然而英语应用和转化能力却停留在较低的水准。为此,不少专家学者公开质疑中国现行英语教育体系。全国政协委员谢克昌曾指出,我国的英语教育占用了整个教育体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但英语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其投入严重不符。从2012年的数字来看,全球雅思均分6.06分,而中国考生雅思均分为5.53分,全球排名倒数第二,分数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雅思考生在写作和口语这两个单项考试的分数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AC尼尔森2012年的全球英语应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只有不到16%的大学生具备用英语沟通的能力。这份调查数据还显示,拥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的人中真正从事与英语相关职业的仅有10%,其他从事与英语无关的行业的调查者中有74%的人认为英语没用,另有13%的人表示即便是使用英语也只是偶尔用一点,而且不是在工作中应用,只是为了能用英语获取一些信息而已。可以看出,我国的英语教育的确存在高投资低回报的问题,如果考虑小学、甚至是幼儿时期参加的各种英语学习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中国人英语学习的教育高投资低回报问题就更为明显。

(三)英语过度教育造成浪费

目前我们国家采取的是强制性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权。几乎所有的考试都会用英语作为考量依据之一,甚至包括与英语无关的职称考级以及中文、书法等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即使是从事与英语无关工作的人,为了应付职称评定或职位升迁,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学习英语。这种“一刀切”式的英语教育造成英语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大量的劳动力成本损失。根据语言经济学的经济属性嵌入理论,英语人才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要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用,需要让这种人力资本能够在市场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其资本价值的实现,既取决于英语人才本身,也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英语人力资本的需求。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英语进行普世教育的大前提下,每年近千万大学毕业生,与英语相关并真正产生英语教育收益的岗位却并不多。目前的社会经济增长以及工作岗位增加幅度远远不能全部实现英语人力成本的价值。英语教育侵占了很多其他宝贵的学习资源,让大学生盲目跟风,忽视了最该学习的东西。这种不能使英语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并转化为有效人力资本的现象,即是一种过度和盲目的教育。很显然,高等学校不应继续将学历与英语等级挂钩,充分释放那些不具备英语学习潜质的学生能够将才能应用于其他自己擅长的领域,真正实现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本的闲置和浪费。

三、基于语言经济学的英语教学改革进路

从语言的经济属性出发培养英语人才,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英语教育要成为经济增长的促进力量,必须在整体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出路在于改革。为实现英语教学应有的经济价值,使教育投资的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的双重最大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英语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语言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单一片面的追求英语技能很难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因此英语教育需要将当前的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定位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素质作为落脚点。语言教育不仅是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价值观。语言教育的本质是能力和素养的传授,其核心在于提高外语的交际应用能力。但就目前的英语教育现状来看,功利导向大于价值导向,应试教育导向大于素质教育导向。我们急需转变功利主义和应试主义导向,将素质教育作为根本,探讨和遵循教学的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价值规律,提高整个民族的英语素质。我们不能将英语仅仅视为工具或技能,而应该视作人力资本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能使用英语作为工具来获取信息,而且还要能通过这一语言媒介来沟通、协作、交流,灵活掌握和运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外向型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需要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开展英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全面素质教育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开展校企联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和区域资源

市场价值规律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需求平衡。因此,英语教育不能成为象牙塔里面的学问,更应该走出去,与社会各界接轨,诉求其实务性。英语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积极开展高等学校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和区域资源。

一方面,高等学校与社会各界间可以开展英语项目交流合作,促使学校根据本区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英语人才。多开设针对各种具体需求的英语课程,如经贸英语、医学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多元化精细化课程,增强英语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增强其市场价值和投资回报。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多的英语使用和实践途径,提供更多的实践应用机会,使学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便查缺补漏,有目的性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同时,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深度参与社会和领会市场运作机制的机会,避免了学生在寻找实习场所时的盲目性和无组织性。

英语教育应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密切联系地区的经济文化传统和优势,调整传统僵化的课程设置,灵活开设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课程,形成“语言技能——实际应用——校企共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现英语语言学习的外部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着眼经济长期发展,优化英语教育规划

我们需要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长远出发对英语教育规划进行调整优化。首先,英语教育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全局性,放弃狭隘的工具主义的短视思想。英语教育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项政策的确定和实施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在实施过程中的反复修改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机构众多的国家更是如此。英语教育的长远目标就是为我国在全球化时代实现更好的经济腾飞与持续发展,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实现和平崛起,这就需要将英语教育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我国开展较为系统的英语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但因为教育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已经给我们很多警示。因此,必须将当前的教育规划与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参考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反复论证,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

其次,立足我国国情,切实改变传统的粗放型、费时低效的教育模式。要对现有英语教育资源成本和收益进行鉴定、衡量和比较,统筹规划,积极探索一条真正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才培养发展计划的英语教育之路。不仅需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英语人才,更要提升这些人才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经验、良好的交际能力、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视野。

再次,现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预期收益。预期收益不仅仅指以货币形式出现的收益,如薪酬水平的增长、职称等级的提高等,还包括非货币收益,即英语水平给劳动者在精神上、社会地位上、人际关系上带来的改变和提升。而后者则要求英语教育提供更为全面彻底的文化素养培养,教授语言所载承的文化内涵以及底蕴。

猜你喜欢
经济学语言经济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语言是刀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有我语言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