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摘 要: 作者认为,体育学科能够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服务。文章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培养方法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功的体验可以给小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体能方面的长处,让他们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如有的学生体能好,就让他参加跑步。对弹跳能力强的学生就让他跳高、跳远,有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中的技巧性动作掌握得快的就让其经常参加一些比赛等。在练习“快速跑”这个项目时,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让每个人记住自己在运动中的名次,将跑在前面的人的起点往后退一些,反之,就向前一点。这样的结果是每个同学的起点不同,但是终点是一样的。那些跑得慢的学生很有可能与跑得快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那些速度较慢的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在心目中树立成功的坚定信念。
二、通过榜样激励,熏陶学生情感
教育心理学认为:“榜样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而且小学生倾向于模仿自己崇拜的人,因此班级中那些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形本身就是对其他学生的诱惑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资源,通过在班级中树立榜样熏陶其他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例如:在教学中举例说明本班某同学在体育比赛中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讲述中外著名体育明星是如何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果的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学习运动员们为了祖国的荣誉奋力拼搏的精神,从而形成刻苦锻炼的意志,增强自己将来为国争光的责任感等。小学体育中训练体能方面的练习较多,而这些练习往往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如在训练“耐久跑”时,因为这个项目确实枯燥无味,而且消耗体能多。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取得理想成绩,虽然在教学中很难进行,但是通过练习让学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三、增强交往愿望,学会调适人际关系
未来社会需要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才。体育教学中很多任务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自尊的获得一般依赖于他人评价,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轻轻赞赏的话语,也能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其次,要学会倾听。在人际交往中,会倾听是一种素养。只有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才能了解他人的真实感受与内心想法。例如:在开展体育游戏“找骆驼”时,等到游戏结束时就让学生集体讨论:这个商人为什么能找到骆驼?老人的话对商人有什么启示?经过大家的交流与讨论得出,原来这个商人能找到自己的骆驼的原因是商人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他在询问过程中认真听取老人的正确分析,相互之间建立了和谐人际关系,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自己的骆驼。
四、根据个性差异,培养抗挫折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分析他们的言行判断学生的性格。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说服教育,再提出更高要求。创设一些困难与挫折的情境,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情绪。对那些少数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可以采取由简到繁或由易到难的练习项目,如让他们在参与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运动中需要相互配合的体育项目,可加强他们相互之间的配合;也可以参加游泳、登山等项目,可以培养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处理困难的能力。还有跳高、跳远、接力赛等项目,这些都可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五、树立克服困难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多地积累成功经验,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单脚跳接力”的比赛中,有一组学生能力比较强,他们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胜。这时,就故意在他们的路线上加设一些障碍,目的就是让他们先受到一点挫折,培养其坚毅品质;还可以让他们接受更大挑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活动中故意不表扬这组学生,让他们在受挫中磨炼自己。教学中经常遇到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甚至有时感到虽然经过了很大努力,但仍然事与愿违。因此,学生遭受挫折在所难免。但关键的是要能正确对待挫折。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学的使命。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瞿利业.游戏性和比赛性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2(02).
[2]郭慧.关于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13(08).
[3]黄瑶.体育教学中对学生3种素质的培养[J].中等医学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