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佳威
【摘 要】苏轼在他的记叙散文中将抽象的齐物思想融于可观可感的景物或事件之中,并加以儒、释两家对它的阐释、补充,使人对跳跃性极强的《庄子》能够有更亲切的感受和更实际的理解。本文从《庄子》中主要选取了《齐物论》,探寻苏轼的记叙散文对它的阐释。
【关键词】苏轼;庄子;齐物论;记叙散文
一、前言
提起唐宋文人中旷达超然者,必论及苏轼。苏轼学识渊博,他从儒、释、道三家中广泛吸收营养,其中老庄的齐物对他旷达人生观的影响十分巨大。苏轼将此与苏轼自身的人生境遇相结合,运用《齐物论》中的思想和论证方法来阐释其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二、抹去事物内部的区别
苏轼在被贬密州第二年写下了《超然台记》。在这篇散文中,苏轼认为“物非有大小也”,只因人们“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因此,人们往往拘泥于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并无法认识事物的真相——“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人们开始贪执自己喜爱的一方,即“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美恶、大小之别被取消了,正如《齐物论》中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事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了,那么人们心目中的传统观念也会被颠覆。“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庄子·齐物论》)生未必是好事,死未必是灾难。生死况如此,更何况荣辱祸福?受此影响,苏轼认识到自己看似遭受了“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超然台记》)的痛苦,他却从另外的角度观察自己“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超然台记》)。这说明,位于庙堂之高自然有它的风光,处江湖之远又未尝不有它的逍遥?
苏轼的诗文中多运用转换观察事物的角度的方法来论证事物之间实际上并无区别、界限。这恰恰继承了《庄子·齐物论》的论证方法和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通过一系列举例论证,从不同的主体出发,事情的是非是不一致的,因此评判事物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与之相似,苏轼也变换观察事物的角度,但是他不仅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而往往是从更宏大的角度来观察,如事物的内部及外部,时间的当下和永恒。
三、忽视事物时空上的区别
《齐物论》既描绘了万物的变幻无常,又论述了万物在本质上没有改变。“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庄子通过各种寓言来阐释人生如梦幻般变化无常,不可捉摸,这种思想在苏轼散文中有明确体现:“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墨妙亭记》)。但在另一方面,庄子也通过“朝三暮四”的故事来阐明万物在本质上是没有变化的,但“小知”的人们总是局限于当下的时刻,对眼前的得失斤斤计较,不但依仗外物,而且不能认识万物不变的真相。
在以上的思想基础上,苏轼总结出了面对这种困境的旷达认识观,首先,不能“有所待”,即人生不能依仗外物,因为“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凌虚台记》)。其次,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正如“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灵壁张氏园亭记》)功名利禄不可得,那就享用“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其三,是在“听天命”的基础上,“尽人事”。这在《墨妙亭记》中最明显——“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在最后这两点上,苏轼用儒家思想补充了《庄子》中的空缺。《庄子》虽然通篇谈隐逸、返璞归真,但这并非真正的厌离尘世,而是不执著于事物的任何一边,因为一偏向,就被事物的单独一方(偏爱归隐的逍遥)所局限。而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正好能完美地说明这一点。
四、结语
苏轼并没有把儒、释、道三家拆开互相批评,而是兼容并包,将它们互相补充、互相阐释,从而形成了其旷达开阔的人生观。纵然《庄子》中数次对孔子有意见,但苏轼仍然认为庄子是在暗助孔子:“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庄子祠堂记》)在苏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也写到苏轼“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这种旷达的胸襟,值得后人学习。
参考文献:
[1]崔花艳.论《庄子》对苏轼散文创作的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44-47
[2]张瑞君.论庄子思想对苏轼人生境界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6):26-31
[3]王渭清,杨海明.论苏轼人格境界的庄学渊源[J].榆林学院学报,2004,14(1):79-82
[4]余中樑.论苏轼及其门人的庄子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29-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