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论辩背后的超脱

2016-08-01 15:49杨翔文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齐物庄子事物

杨翔文

在先秦诸子当中,庄子可谓是独具特色的一家。庄子的《齐物论》中包含着前无古人,甚至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的极端的超越性。但这种思想也成为了后人攻击庄子虚无主义倾向,很多人就倾向于将庄子的思想归入“消极避世”的标签之下。若是想来探讨齐物思想的发展及其结果,我们就必须回到《齐物论》本身。

一、从齐“物论”到“齐物”论,齐物思想的最初展开

在《齐物论》的开端,庄子通过一些具体的论辩阐述自己对于“论辩”的看法,继而引入了自己对事物之间差异性、复杂性的观点。正如“论”字所解释的一样,整个《齐物论》包含着很强烈的论辩色彩,而“齐物”的思想就隐藏在辩论的后面。

庄子在篇首就提到了一种心如死灰的“无心”状态,这其实就是庄子对“物论”的基本的观点。心如死灰不同于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意味着所有活动的丧失,外物不对心灵产生任何的影响,心灵如同不存在,但却仍然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就是后面出现的“吾丧我”的前提。而这里的“我”其实就像是自我意识,一种“成心”去规定外界的是非善恶,去接受某些事物而又拒绝某些事物,将世界区分为自己和外在世界,于是在“我”的世界当中便有了主体与外在世界,以及主体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这些不同的“我”对这个世界进行着不同的设定,于是就有了是非界限之分,也就是产生了“物论”之分。当人所认识的世界被“我”所构建的规则包围之后,真实的世界就被这个建构的世界隐藏起来,存在于我们的感官与思维之中的是被遮蔽世界的现象。

是与非的对立源自于“我”的成心,是一个分裂的,复杂的世界,并不能被视作是真实的世界。这里庄子思想常常被解读为逃避现实世界。这种解读是将自我认识到的世界直接规定为现实的世界,并站在所谓“现实的世界”中去审视一切。然而实际上这些被不同的“我”建构起来的世界永远都存在于不同的主体之中,这些彼此不同的世界之中是不可能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世界的。就好比即使某人在论辩当中占有优势,或者有逻辑的正确性,也不能作为他比对方更优越的标志。论辩的胜利并不代表某个观点的正确,仅仅代表论辩者获胜而已。逻辑上的正确性只能满足当下逻辑的正确,却难以保证永恒的正确。

庄子通过这些论辩,阐明了自己对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与对立性的看法。我们不可能不去思索这个世界,但我们的思索不应该把我们引向歧途。那种一定要以自己的想法去取代别人想法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人类同自然间的万物相比,并没有一种价值和选择的优先性。任何人也都不可能超于万人而获得真理。是非对错其实并不是生命应该追求的终极,因为那些概念本是彼此相对地出现在世间。

庄子的这些争论可以做不同的解读,可以被视作是对于儒家政治观点的抗议,也可以视为是一种对于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摒弃,但无论怎么说,庄子的论辩将我们引入了新的生活领域:破除绝对普遍的规定,摒弃纠缠于“我”自身的规定。

二、“齐物我”,现实中人的超越

在《齐物论》中,物才是要解决的真正问题。物论也许是可以逃避的,但是庄子也承认“物”是不可逃避的,不管到哪里去,感官都一直会向你提示物的存在,这是无法忽视的。要解决外物与人的关系,就必须经由一种思辨的方式,去理解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心与物之间达成某种关系,从而使心灵摆脱物质的束缚。

现实世界从一开始就是无须置疑的,庄子质疑的并不是现实的世界,而是由“我”建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万物存在着分化和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我们基于对世界认识而得到的对于事物形态差异的理解。然而事物之间有形态的差异,却并不意味着事物之间存在着价值上的差异。我们如果只关注事物的差异,就又会陷入对事物之间差异的不断辨别之中,使我们的心灵不停的结算物质之间的差别,忽视了所有物之间并不存在价值上的差别。“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只关注与彼此的区别,就看不到彼此的相同,这样一来心灵就只存在于物的差异之间,而不能超然于物。这样的心灵就变成了在物质之间流连忘返的心灵,在任何时候都计算着一个事物的得失与是非,这样的成心实际上意味着真心的蒙蔽。纯粹的心灵是不会执着于物的分别,而会认识到物的同一性。庄子认为物与物之间的差别只是表象,万物开始于有还是无?如果开始于无,我们又可以将“无”定义为“有”。因为“无”在我们的讨论中确实存在着。因此我们必须要摆脱这种陷于无穷的追问,而采取“道”的视角来看待。

有无之间不会互相抵触,只有确定的“有”之间才会发生矛盾。因此从“道”的角度来看,“无”和“有”之间的通达昭示着差异的相对性。这也就是齐物思想。当我们追求本原,一切差别都只能归于无。

如果我们将思维进展到“道”的阶段,我们就会看到心灵超越这个世界差异的可能,发现“我”与这个世界最初也是统一的。放弃成心,只有齐物我才能使人从物中找到未被污染的自我。庄子并不是在否认这个世界,而是极力想在这个世界当中找寻自我的归处。物与我之间的差别就如同物与物之间的差别一样虚妄。

猜你喜欢
齐物庄子事物
LIFE, ENTANGLED
Life, Entangled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奇妙事物用心看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Later Wittgenstein’s Rule-following Paradox and Chinese Philosophy of Meaning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