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
摘 要: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高中数学难度大,某些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融入思维方面的训练,以期使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本文就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和具体的实施策略作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思维训练 训练策略
1.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中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传统教学方式普遍采取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对公式定理死记硬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显而易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植入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新课改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思维定式的培养,学生很多时候依靠某种记忆的熟悉性迅速地解答题目。一旦面对新颖的题设和创新型的问题,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可见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条件,更是学生立足未来社会的保障。
1.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这就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高中数学作为主要的学科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数学教学不再单纯地培养学生会做题,做好题,拿高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策略等。另一方面,高中生身心各方面日益成熟,初步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植入,将对其人生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由此可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高中数学思维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小到买菜算账,大到企业效益计算、金融投资等。数学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简单的数学学习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已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地植入思维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启迪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思考、勤练习,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和贡献社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创新性、发展性、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2.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方法策略
2.1重视学生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就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简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学习基础概念知识时,不急于下定义,而是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自主探究,使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教师适当地积极引导,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其次,在学习定理的推导时,根据所要推导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计算,不急于公布正确答案,也不急于否定学生,积极引导和鼓励思路的多样性。最后,在习题课讲解时,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做题,但不盲目,不搞题海战术,而是积极观察,正确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使某些学生时常陷入思维定势中,不但无法正确解决问题,而且浪费大量时间。由此可见,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首先,题目的正确答案不具唯一性,每道题都有举一反三的价值,现举例如下:已知3x■+3y■=8y+3x,求x■+y■的最大值。我们可联想到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题,也可由此联想到双曲线、椭圆等的有关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掌握知识。其次,数学是门需要想象的课程,尤其是高中数学,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想象,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解题思路的拓展,也有利于伟大科学的发现。最后,对学生的一些解题方法进行指导,比如排除法、归纳法、论证法、类比法等,使其在积累做题经验的同时发展潜在的发散性思维。
2.3重视学生数学性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思维训练中极重要的环节。没有创新,社会就难以进步,科技就难以突破,生活就是机械地重复。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树立创新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以解题为目的,而是更好更快更敏捷地得出正确答案。其次,本着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展示对相同题目的不同解题思路,对思路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再次,教学过程中道具的使用也很关键,比如学习几何这一章时,可以配套使用圆柱、圆锥、组合体等的模型,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想象,而是有了实物为基础,这就为创新提供了条件。最后,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不随便批评学生,鼓励其在错误中寻找真理,也许某个错误的节点,稍作转变就会收获巨大,成为创新的契机。
3.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其数学素养,在帮助其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静.促进数学思维训练的好题[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1(06).
[2]周燕.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及突破[J].考试周刊,2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