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研究

2014-11-17 22:59张中奎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当代大学生中国梦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确定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成长,具有思想矛盾、道德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价值导向;途径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时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实现要遵循“三个必须”,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到: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通过全中国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一、当代大学生现状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这代人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却未经受过社会动荡和经济困难,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缺乏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磨炼。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双重影响,其性格特征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他们积极上进、勇于创新、追求进步、追求个性,关注国家时事和社会热点,对爱国行为能够产生共鸣,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较之过去有所增强,具有强烈的国家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他们,迷茫浮躁,缺乏对未来的清晰认识,难做到知行统一,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不深入。

1.思想矛盾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期,存在着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对立和依附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矛盾。其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趋于认同,热心于公益事业和公共活动,却又追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冷漠行为方式。

2.道德功利主义

一些大学生重才能轻品德,认为人生理想的实现只与个人能力有关,忽视了道德对个体发展的导向作用。自我道德认知评价与道德行为存在偏离,调查显示:评价自己社会责任感强的学生为91%,学生自我评价诚信度好的和较好的占83%,这说明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认为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应该讲诚信。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显示出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矛盾。

二、“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青少年追梦,则国家兴旺发达。“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对当代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实现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个人梦、民族梦、中国梦三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梦”使大学生相信,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每个人都有获得出彩的机会。中国梦所体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与中国每一个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内在统一的。当代大学生要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三、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

1.以课堂教育教学引领“中国梦”宣传教育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严格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线,利用大学生课堂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的特点,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把“中国梦”思想理论作为一个主题、一个系列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高校教师在课堂进行“中国梦”教育教学时,应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精神,结合实际案例,调动学生学习“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还要联系当前的国情、省情、社情、校情,直面当前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中国梦”专题党课、形势政策课,运用课堂讨论、模范人物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方式,正确、客观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使“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学生心中。

2.发挥校园主文化阵地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先锋作用

校园是各种先进文化、潮流思想萌芽和传播的主要场所,“中国梦”作为100多年来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理应成为校园传播的主流文化。当今,网络文化、社团文化、党团活动、文体活动、学科竞赛及各种讲座填充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应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桥头堡作用,加大通过微信、微博、人人网、QQ等新媒体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树立学习践行“中国梦”的学生楷模,把“中国梦”建设成学生可以摸得到、看得见的文化品牌。

“中国梦”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符,自提出之日起便回荡在中华大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只有二者在实践中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参考文献:

[1]王一涵.中国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学工视窗,2013(462):59-61.

[2]蒙秋明.“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J].贵州社会科学,2013,283(7):151-153.

[3]郝端勇.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大舞台综合论坛,2013(08).

[4]潘科.将“中国梦”植入大学生心中的方法探究[J].高教研究,2013,358:242-243.

[5]张雪萍.论在当代大学生中践行“中国梦”的意义和对策[J].黑河学刊,2013,192(7):101-102.

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基金资助项目(ZLG2013-11)。

作者简介:张中奎,男,助教,就职于陕西省西安市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思政管理。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当代大学生中国梦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简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琅琊榜》浅评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