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试焦虑说“不”

2014-11-17 21:01余雪芬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考试焦虑问卷调查积极心理学

摘 要:“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在开展“中学生考试焦虑量表”教育活动问卷调查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考试焦虑;积极心理学;问卷调查;改进措施

按照学校德育课题组的工作要求,我们组织相关人员于2014年6月26日对我校高一学生(524名)进行了“中学生考试焦虑量表”的问卷调查。

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人员中男生占43.1%,女生占56.9%;15岁的占0.95%,16岁的占18.1%,17岁的占53.1%,18岁的占26.1%,19岁的占1.71%。

二、调查过程

施测前对高一年级主任及各班班主任说明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由施测教师按指导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表,帮助学生了解填写规则,在确认被试理解施测要求后开始施测。

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问卷施测,并当场收回问卷。

回收问卷后,将全部数据量化,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

三、调查结果

在被试者中,女生人数比例高于男生,年龄均值为17.10,焦虑总分均值为17.05(中等焦虑程度);在高一年级学生中,中度焦虑的比例最高,占50.8%;重度焦虑的比例次之,占28.6%;轻度焦虑占20.6%。在重度焦虑、中度焦虑这两个焦虑等级中,女性的焦虑比例高于男性的焦虑比例;在重度焦虑、中度焦虑、轻度焦虑这三个焦虑等级中,17岁的焦虑比例最高,分别占55.3%、54.1%、

47.2%;其次是18岁、16岁。在重度焦虑、中度焦虑这两个焦虑等级中,19岁的焦虑比例高于15岁的焦虑比例。在轻度焦虑这个等级中,15岁的焦虑比例高于19岁的焦虑比例。

四、对调查结果的综合评价及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我们认为我校在德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人为地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从而造成考试焦虑。为此,在开展“中学生考试焦虑量表”教育活动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现归纳如下:

1.引导学生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考试观念

考试压力是考生的主观认知在客观条件下作用的结果。很多学生对考试存在认知偏差。因此,我们要在主观上帮助考生改变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帮助他们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正确对待考试结果,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学校和家庭不能片面地强调考试结果,而是要注意培养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理解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断锻炼自我,通过参与趣味知识竞赛、热门话题辩论、体育竞赛等活动逐渐转移注意力,克服人格中的某些缺点。

另外,学校应进一步利用班会课、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明确学生的基本职责,定期围绕主题开展班会活动,如,“你眼中的考试”“诚信应考,诚信做人”“做考试的赢家”“对考试焦虑说·不·”“考试之后”等,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考试,学会科学记忆、科学用脑,正确对待考试,体会“考试”的酸甜苦辣。

3.重视心理辅导,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重视考试焦虑心理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把考前集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运用系统脱敏法、自信训练和放松训练等方法科学有效地帮助中学生缓解考试焦虑。通过心理健康课,我们要向学生讲清楚:考前出现紧张是很自然的事,但紧张过度会抑制大脑皮层,使过去已掌握的知识点记不起来,肯定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实力,让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

考试前充分而良好的准备状态,是预防产生过度焦虑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考前一定要做好知识的复习准备工作,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加强各应试科目的基本功训练,考前搞好系统、科学的总结复习,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对考试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是对考试心存侥幸。

4.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调整好对孩子的期望值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一方面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包括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要通过家长们的信息反馈,准确得知学生在家的思想、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且通过班会课、座谈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联谊会等形式现身说法,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增加家长对学校的认知程度,并由此和家长达成共识,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消除相互间的“心理代沟”。

家庭是学生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态度。父母渴望子女在学校中取得良好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大学。但是,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缺少关心,对孩子的学习现状并不了解;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想起对孩子提出过高或过低的要求,直接造成孩子焦虑过度或焦虑过低,影响学生考试心态。除此以外,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缺乏民主,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恐惧,以致压力过大,导致心情紧张和考试焦虑。作为家长,对孩子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并且在了解孩子现状的情况下,对孩子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不能考好了就大肆奖励庆祝,考不好就棍棒相向;在孩子焦虑时应给予适当鼓励;另外,保证孩子在考试期间合理的饮食和睡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

综上可知,考试过度焦虑问题在中小学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生考试焦虑量表”的问卷调查进行的是一个“点”的研究,但它的发展应该是动态的,可以进行统一的量表追踪调查,进行更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考试过度焦虑问题,学校要引导、指导学生缓解考试中产生的焦虑情绪,家长、社会要给予积极关注,从而把考试过度焦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对考试焦虑说“不”!

参考文献:

张国富,周振和.考试焦虑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03).

作者简介:余雪芬,女,1983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研究方向:考试心理。

猜你喜欢
考试焦虑问卷调查积极心理学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