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考试焦虑情绪及其对策

2016-12-08 17:08易健
青年时代 2016年28期

易健

摘 要:考试焦虑作为制约大学生积极发展的一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下面就考试焦虑的含义、危害、成因和对策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对策

考试焦虑作为一种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更好地削弱甚至消除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问题做一些研究,下面我们就先对考试焦虑做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为大家提供一些常用的考试焦虑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含义

焦虑(anxiety)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而考试焦虑则是在考试情境下出现的一种状态焦虑,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由于考试情境经常出现,所以考试焦虑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反应。

二、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危害

考试焦虑综合症是指考生对考试产生的一种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并伴有失眠、头晕、头痛、胸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表现。考试时,考生有心慌、手抖、尿频、多汗等症状。这将极大地影响考生的备考和应考过程,使考生内分泌失调,大脑无法很好地正常工作,考生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考不出应得的成绩,打击考生对自己的信心,长此以往,会影响其个性的正常发展,甚至对其身体和精神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三、大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对考试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从两方面来探讨。

(一)自我期望值太高,动机水平过强

在心理学上,动机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U形曲线”,即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效率也随之增加,直至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个范围,动机强度的提高反而会造成效率的下降,这就是有名的叶克斯—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动机适当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对于考试,一定的焦虑水平可以促进考试成绩的提高,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大大影响考试的成绩。

(二)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过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图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信心十足,情绪饱满,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缺乏自信,不敢尝试,面对任务充满恐惧与焦虑。所以,那些对自己评价过低、比较自卑的学生面对激烈的考试与竞争往往过于担心和焦虑,不敢向自己挑战,更不敢向别人挑战,无法逃避时只能选择焦虑的心理状态。

四、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和调适方法

如何降低和消除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当前大学生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采取以下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或消除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

(一)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应对技巧

1.正确认识大学考试的意义,端正考试动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是为了检查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所以即使考试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对自我有所提高和完善。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强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平时努力学习,加强准备,树立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平时认真学习,掌握好学科知识,考前再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只有对考试准备的好了,才能真正对它无所畏惧。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对大学考试的自信心,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困扰,以降低考试焦虑的程度,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疗法

1.放松训练法。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放松训练法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躯体的和情绪的两个方面,当改变躯体反应的时候,个体的情绪反应也会有所改变。近年来放松训练法主要发展了五种类型,即渐近性肌肉放松、自生训练、自我催眠、静默和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放松训练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放松训练法经常和系统脱敏法结合使用。

2.系统脱敏法。基本原理就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通过心理的放松训练来抵抗这种焦虑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神经性焦虑的效果。一般步骤为:一,根据来访者自身的情况,将引起他们考试焦虑反应的原因或是情境一一列举出来,并排列焦虑等级。二,运用想象的方法来进行脱敏练习。首先从最轻程度的焦虑情境进行想象,尽可能逼真地想象当时的情境,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消除此情境产生的焦虑反应,依次逐步训练直到消除所有等级的焦虑反应。三,当想象最高程度的焦虑情境都能很快消除紧张反应时,系统脱敏也就结束了。

参考文献:

[1] 汪道之.心理医生[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3.

[2] 宋维真,张瑶.我国大学生考场焦虑与个性特质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 (4).

[3]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瑞新、张澜.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