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4-11-17 21:23许亚平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摘 要: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的学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任务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并且在思考的基础上理解课本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在新时期,随着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开展教学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理念

思辨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思考和辨析能力,在新时代下,具备思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我国当今社会培养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思辨能力,这就阻碍了具有思辨能力国家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加大力度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是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历史课程在整个教育阶段,对培养学生自身思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使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才可以活跃思维,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认识。比如可以开设课堂辩论这一环节,讲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辛亥革命”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在课堂上就针对辛亥革命带来的重大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才能提高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领悟历史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真实地感受历史所发生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体会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在思考和辨析中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战争发生的必然性、目的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二、巧设问题,强调思辨

随着时代的发展,巧妙地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思维,发挥主体地位,这样在历史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否具有必然性,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是否就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发生?要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辨思维,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思辨能力。

三、联系实际,启发智慧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使得学生更加明智。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历史经验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陷入了学习的误区,那就是历史课程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背离,让学生不能够真正地掌握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使得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的同时真正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十二课“新潮流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这一课程时,可以在课堂中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历史发展中,明清时期的重农轻商政策大大制约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得到政治独立使得商品经济得到了有效发展,教育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发展状况真正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启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1.树立发展变化理念

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了解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历史发展的动向。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去学习,还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程时,不仅要了解开辟新航路时的具体历史原因是什么,还要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个世界产生的影响,思辨地看待问题才可以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历史成绩。

2.全面辩证地分析理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的发展具有多向性,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分析历史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看待整个历史事件,既要看到历史事件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抓住历史发展的主流。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就要从现在历史的发展角度看待问题。首先要看到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确立,战争残酷,民不聊生,但是国家统一,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总之,历史课程是高中生涯中一门具有人文思想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逐渐成熟。对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教学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1]解玉荣.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2]庞晓晴.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朱继军.批判性思维: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人格特征[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7).

作者简介:许亚平,男,1980.12,本科,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第四中学,高中历史。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