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显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014-11-15 07:35李小姣秦朝军
微创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肠段肠壁结肠

李小姣 秦朝军

(1广西医科大学2011级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南宁市 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PET/CT部,南宁市 53000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异常(稀烂便、黏液便),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及生化学异常改变可解释的症状[1,2]。诊断本病主要依靠特征性症状进行诊断,使用的诊断标准为罗马Ⅲ。需要与功能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肿瘤等肠道器质性疾病及系统性疾病鉴别,普通影像检查不能发现正常人与IBS患者肠道的异同点。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疾病的良恶性鉴别方面有特殊地位,不仅能显示IBS患者有脑电活动和中枢神经传输通路的异常[3],还能显示部分IBS-D患者功能活跃的肠段。现将2例IBS-D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测诊断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简介 病例1:男,64岁,高干,因“腹泻、腹部不适10年,加重3月”就诊。10年前因饮食不当出现腹泻,3~4次/d,稀烂便,便前腹痛,便后、排气后可缓解。无黏液脓血便,无腥臭味及油滴。服用益生菌及黄莲素有效,治疗后6 d症状好转。此后常因进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出现腹泻,症状同前所述,服用黄莲素及肠道益生菌有效。患者长期失眠焦虑。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无固定压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及大便潜血试验无阳性发现,腹部B超无包块,行肠镜检查,肠黏膜无充血、无肿块,诊断为IBS-D。

病例2:男,55岁,医生,6年前曾患急性肠炎就诊,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常出现腹部不适,多在排气、排便后缓解,无进行性加重,夜间睡眠后无症状。粪便多为水样泻,无脓血,肉眼可见未消化的食物,常有排便不尽感。患者有焦虑、强迫症等神经精神症状。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无固定压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及大便潜血试验无阳性发现,腹部B超无包块,行肠镜检查,肠黏膜无充血、无肿块。服乳酸菌素、黄莲素治疗,症状可缓解。诊断为IBS,服用中药调理,病程迁延反复不愈。

1.218F-FDG PET/CT检查方法 显像设备为 Siemens公司的 Biograph Sensastion 16HR PET-CT机扫描,显像剂为本院PET/CT中心CTI回旋加速器生产的18F-FDG,放化纯度>95%。扫描前患者空腹6 h以上,静脉注射18F-FDG 3.7-7.4 Mbq/k后,暗室静卧60 min行腹部显像,患者行PET/CT前保持禁食至少6 h,对血糖高于正常值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调控,保证空腹血糖<10 mmol/L,取仰卧位,双手抱头进行PET/CT检查。腹部显像范围从膈顶至股骨上端。

表1 2例腹泻型肠易激患者的临床资料

2 结果

病例1:PET/CT检查:PET整套结肠肠壁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图1、图2第一行所示),各肠段肠壁葡萄糖代谢见表1,直肠及乙状结肠葡萄糖代谢增高最明显 (SUVmax 13.7),边 缘 清 晰,SUV 最 大 值7.2 ~13.7,CT 未见肠壁异常增厚(图 1、图 2 第二行所示),PET/CT融合图像:对肠的结构及葡萄糖代谢状况融合后直观显示(图1、图2第三行所示)。

病例2:PET/CT检查:PET示整套结肠肠壁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各肠段肠壁葡萄糖代谢见表1,升结肠葡萄糖代谢增高最明显(SUVmax 11.7),边缘清晰,SUV最大值5.6~11.7,CT示肠的位置正常,肠壁未见明显增厚,肠腔未见扩张及积液。腹腔内均未见明确肿块影。肠壁及肠系膜的淋巴结未见增大,PET/CT融合图像:对肠的结构及葡萄糖代谢状况融合后显示清晰。

图1 PET/CT示升结肠及降结肠肠段摄取18F-FDG明显升高A.升结肠;B.降结肠

图2 PET/CT示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肠段摄取18F-FDG明显升高A.升结肠;B.降结肠;C.横结肠

3 讨论

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系指一组持续性或间歇发作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和大便形状异常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又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感染性原因可解释的症候群[4,5]。男女比例约1 ∶2。近年来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病因不明确,无组织生化异常等特点,是以症状学为基础的诊断[6]。

目前,IBS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是多种发病机制一起作用于机体的结果,可表现出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主要包括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局部炎症刺激、胃肠动力异常、应激以及精神因素等[7]。研究表明,IBS病人的肠黏膜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抗炎治疗后随肠道黏膜炎症消除,病人腹部不适、大便异常等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8]。李亚其[9]观察到肠易激患者乙状结肠黏膜固有层可见明显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少量红细胞。Tuncer等[10]对IBS患者进行结肠镜下多部位多点活检病理检查后发现,23.3%的IBS患者存在淋巴细胞性结肠炎。脱氧葡萄糖(FDG)作为葡萄糖的类似物,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正电子显像剂,并非特异性的显像剂,大部分恶性肿瘤由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己糖激酶Ⅱ(hexokinaseⅡ)的高表达使FDG摄取增高,很多感染或炎性病变也会有这两者的表达,表现出对FDG的高摄取。这些可提示肠易激患者的结肠段可摄取FDG,可能是由于其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代谢活跃所致。

IBS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有钡剂灌肠及结肠镜检查等,其结肠镜结果常无异常表现,部分有IBS症状的病人也会有直肠或结肠轻度充血、水肿,而并无糜烂和溃疡。这些常规的办法需要病人在检查前做好严格的准备,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刺激肠道,引起病人不适而中止操作。这些检查均不能反映黏膜固有层内炎性细胞的浸润及黏膜层以外的改变。PET/CT作为一种融合了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先进仪器,不仅能反应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代谢的差异,还能在疾病早期反映出病变的生理及生化改变,全面直观地呈现出病灶的分布范围,得到病灶解剖结构和形态学方面显像,从而精确定位病灶、明确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反映出IBS患者局部肠段代谢的活跃。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是病灶摄取18F-FDG的半定量指标,SUVmax>2.5可作为考虑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11]。但这数值受很多因素影响(肿瘤大小、血糖浓度、采集时间、ROI设置等等),并不是所有部位SUVmax>2.5的组织都是恶性病变,需排除生理性摄取、炎性反应及泌尿系统排泄造影剂时在器官内的蓄积。

PET/CT在观察IBS-D时能将功能活跃和非活跃的肠段区别开来,排除肝、胆、胰腺和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提供直接、客观的显像。目前用PET/CT对腹泻型IBS的诊断价值并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总结2例腹泻型IBS的PET/CT显像,发现均具有如下特点:患者病情迁延,行多种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症状反复,精神欠佳,生活质量下降,行PET/CT腹部检查发现:肠的解剖结构未见明显改变,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多处呈管状、条状沿肠壁18F-FDG摄取异常增高,边缘清晰,大部分肠段SUVmax>2.5,乙状结肠葡萄糖代谢增高最明显(SUVmax 13.7)。肠壁未见异常增厚,未见肿瘤和肿大淋巴结,其余腹部脏器均未见异常。本病在PET/CT上的显像特征不易与刺激性药物或食物引起的肠道功能活跃相鉴别。基于此,2例IBS-D的PET/CT显像特征,作者认为这些改变是比较客观的和直观的,可作为腹泻型IBS的诊断参考指标。在排除大范围肠道刺激(如口服泻药)等人为因素后,18F-FDG PET/CT显像出现上述特征的病例,医师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后可考虑到IBS-D的诊断。临床医师对年龄大于50岁,有警报征象(便血、贫血、腹部包块、体重减轻及结直肠癌家族史)及恐癌的腹泻型IBS患者,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做18F-FDG PET/CT腹部显像,以获取功能和结构上影像信息,为临床提供丰富的诊断依据。

[1]Drossman DA.Introduction.The Rome Foundation and Rome III[J].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07,19(10):783-78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38 -40.

[3]Aziz Q,Thompson DG.Brain-gut axis in health and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1998,114(3):559 -578.

[4]Ringel Y,Sperber AD,Drossman D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nnu Rev Med,2001,52:319 -338.

[5]李定国.肠易激综合征.见: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8-561.

[6]王 玮,王 天,等.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474 -475.

[7]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整群、分层、随机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26 -29.

[8]武星汝.美沙拉嗪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1:78-79.

[9]李亚其.IL-1β、IL-6、IL-10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2.

[10]Tuncer C,Cindoruk M,Dursun A,et al.Prevalence of microscopic colitis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suggest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cta Gastroenterologica Belgica,2002,66(2):133 -136.

[11]Fletcher JW,Djulbegovic B,Soares HP,et al.Recommendations on the use of18F-FDG PET in oncology[J].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08,49(3):480 -508.

猜你喜欢
肠段肠壁结肠
利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判断急性肠缺血模型缺血肠段的实验研究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TLR4介导克罗恩病不同病变部位淋巴归巢水平的差别
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研究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