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乾尚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百色市 533000)
白内障是引起视力受损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日趋老龄化,我国白内障患者也逐年上升[1]。目前唯一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是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前者切口小、恢复快、术后散光小,但仪器相对昂贵、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后者无需精密仪器,操作简便快捷,两者各具特点。我们通过对比分析高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旨在探寻适合临床工作的高龄白内障手术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的106例(112眼)高龄白内障患者,均无角膜、玻璃体、视网膜严重病变及合并明显的其他身体异常情况,其中男性58例(61眼),女性48例(51眼);年龄60~85岁,平均(69.2±7.5)岁;核硬度Ⅱ ~ Ⅳ级,其中Ⅱ级17例,Ⅲ级60例,Ⅳ级29例;术前视力光感~0.3。将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超声乳化组53例(57眼),男性30例(32眼),女性23例(25眼);年龄60~84岁,平均(68.9±7.7)岁。小切口组 53例(55眼),男性28例(29眼),女性25例(26眼);年龄61~85岁,平均(69.3±7.2)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视力、核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①小切口组:术前均常规进行眼部及全身一般情况检查,术前3 d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术前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以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进行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行球周注射麻醉。在上方角膜缘剪开结膜及结膜囊,烧灼止血,在12点角膜缘上方约2 mm做深达1/2巩膜、长约5.0~6.0 mm的反眉弓角巩膜隧道切口,切口顶端距角膜缘上方约2.0 mm,内口进入透明角膜内1.5~2.0 mm,穿刺刀刺入前房。作侧切口,注入台盼蓝使晶体前囊膜染色,BBS将前房置换,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形撕囊,扩大内切口,水分离及水分层,转晶状体核使核脱出囊袋并位于前房,晶状体核下方与后囊间注入黏弹剂,用劈核器将晶体核分成两半后,圈匙伸入核下托住后分次娩出晶状体核,注吸针冲洗残余碎核及残留皮质。将黏弹剂充填前房与晶状体囊袋,植入硬质或折叠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注吸前房黏弹剂干净,检查切口密闭性,通常不需缝合,但必要时可适当缝合1~2针。②超声乳化组:术前准备同上。在上方角膜缘做一约2.2~3.0 mm的透明角膜切口,3点位透明角膜穿刺辅助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内,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后水分离,主切口伸入设定好参数的超声乳化头,以原位超声乳化技术乳化吸除囊袋内晶状体核及皮质,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切口无需缝合。两组均在术毕予术眼碘必殊眼膏涂眼后包扎。术后1 d开放术眼,常规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第1天超声乳化组患者裸眼视力 >0.5,例数明显多于小切口组(P<0.05),但两组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0.5例数比较 (n)
2.2 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 术后1 d、7 d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 (x ± s,D)
2.3 主要并发症比较 超声乳化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6例,后囊破裂1例,前房虹膜反应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9%;小切口组角膜水肿9例,后囊破裂1例,前房虹膜反应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492)。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2]。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仪器、设备性能、操作技术等各方面的改进,白内障患者在未成熟期即可得到有效治疗,使得患者手术时机大大提前,对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从目前大量的临床资料报道来看,超声乳化技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散光程度轻等优点,能将手术切口缩小至3 mm左右,但该法需要特殊仪器设备,整体治疗费用较高,操作较为复杂,术者学习曲线长,因此不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开展,这也是限制其在国内广泛推广的原因。此外超声乳化用于晶状体核大且硬的病例时,由于需要较大能量、较长的乳化时间,容易引起角膜水肿或角膜失代偿[4]。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在传统囊外摘除术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来,该术式保持了传统囊外手术,采取隧道自闭式切口,与超声乳化技术相比,无需昂贵仪器设备即可完成手术,并且可获得与之相近的临床疗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且术者学习曲线较短、操作相对简便,能很快地在基层医院推广。此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不受晶状体核硬度及大小的限制,对核大且硬、囊弹性差、悬韧带脆等情况也适用[5]。
白内障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是医师和患者关心的主要问题,而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及其对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6]。因此本研究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角膜散光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来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结果发现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比,超声乳化组术后第1天视力0.5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P<0.05),符合超声乳化手术恢复快的特点,与多数临床报道一致[7,8]。其原因可能是超声乳化切口小、对角膜内皮损伤更小、术后前房反应轻等,在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此时前房反应及角膜内皮水肿已得到缓解,视力明显恢复。术后角膜散光的发生主要与切口大小、缝合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有关,切口越大术后散光越明显[9]。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乳化组术后1 d、7 d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P<0.05),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超声乳化手术切口仅为2.2~3.0 mm,几乎不会引起散光,而小切口组切口大小为5.0~6.0 mm,引起术后散光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手术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安全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来决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损伤小、恢复快,在有条件且充分掌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仍可作为主流术式来选择,对于无条件开展超声乳化手术的经济落后地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1]李 娟,王冬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83 -86.
[2]黄经河,邓全好,覃 涛.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微创医学,2010,5(4):363 -364.
[3]刘爱玲.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术临床疗效比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3):218-220.
[4]Venkatesh R,Tan CS,Sengupta S,et al.Phacoemulsification versus manu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for white cataract[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0,36(11):1849 -1854.
[5]谢明明,张 辉,邹 贺,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61 -262.
[6]杨长建,曾伦桃,蒋 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0 -1554.
[7]赵镇芳,段香星,宋亚玲,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07 -1408.
[8]黄蔚茹.超声乳化与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疗效比较及对眼表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2,32(8):772 -774.
[9]宋汉义.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白内障112例的体会[J].广西医学,2010,32(11):1372 -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