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所在押人员的人格因素对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

2014-11-14 11:26
政法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测查监所在押人员

付 翠

(广东警官学院 侦查系,广东 广州 510230)

根据应激理论,人格因素作为应激过程的心理中介因素,通过认知因素和应对因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应激反应类型、强度和对应激的耐受能力,调节着刺激与应激反应之间、心理应激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素质应激模式认为,心理障碍的产生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个体先具有了某种心理疾患的素质,然后当应激性刺激作用于个体而且超过有机体的适应应对能力时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1]115。也就是说,具有某种素质的人容易罹患某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拥有这种素质尚不足以造成疾病。如果具有某种疾病素质的人遭遇难以克服的应激事件,其素质使他倾向于做出强烈的和持久的应激反应,进而罹患疾病或心理障碍,而这种个性倾向性就称之为易感人格。已有研究表明,敏感、多疑、胆怯、偏执等个性特点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制造出不切实际的凶事预测,心理冲突和挫折情境等心理刺激,同时又妨碍着人们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来抵御这些刺激,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最终导致疾病产生。所以为了研究在押人员人格因素和身心障碍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艾森克人格问卷与SCL90量表对在押人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据此提出改善措施。

一、监所在押人员的人格特征测查

(一)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 (E)、神经质 (又称情绪性)(N)和精神质 (又称倔强、讲求实际) (P),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所以艾森克人格量表包括如下几个维度:

内外倾向 (E):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情绪 (N):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高可能是焦虑、担心、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心理变态 (P):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展成行为异常。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掩饰性 (L):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L与其它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二)在押人员人格特征测查结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人格,那么在押人员的人格特征又会是怎么样的呢?笔者对两百名在押人员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表一 在押人员内外倾向量表 (E)情况

从表一中可得知:(1)在所调查的两百名在押人员中,有47个内外倾向量表的得分高于15分,约占总数的23.74%。这一部分人,性格偏外向,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2)有37个在押人员的内外倾向量表的得分低于8分,约占总数的18.67%。这一部分人,性格偏内向,如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3)近三分之二的在押人员性格倾向不明显,属于中性性格。

表二 在押人员情绪量表 (N)情况

从表二中可看出:(1)在调查的近两百个在押人员中,有48个情绪量表的得分高于14分,约占总数的24.24%,这一部分人,容易焦虑、忧心仲仲、常郁郁不乐,有强烈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2)有75个在押人员的情绪量表的得分低于9分,约占总数的37.88%,这一部分人,情绪在大多数时候都比较稳定。(3)近一半的在押人员情绪维度处于中间状态。

表三 在押人员心理变态量表 (P)情况

从表三中可看出:在调查的两百个在押人员中,心理变态量表 (P)得分,高于8分的,有31人,约占总人数的15.66%。而这部分分数高的人多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余下84.34%的在押人员在P维度上的得分都不高,也表明大部分在押人员能够与人友好相处。

表四 在押人员效度量表 (L)的调查情况

效度量表 (L)测定被试者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的程度,或者测定被试者朴实、幼稚水平。表四数据表明:高于18分的只有3人,占总数的1.52%。即在对200名在押人员的调查中,只有3人在调查问卷中有掩饰的倾向,结果就失去了代表性。

综合上述四个维度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在押人员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中表现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在押人员人格特别外向,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人格特别内向,大部分还是介于两者之间;

第二,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在押人员,变得容易焦虑和冲动,大约有五分之二的在押人员情绪还是比较稳定,没有受到太多的所处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三,约有15%的人变得孤独和冷漠,心理逐渐变得异常,甚至扭曲;

第四,只有1%到2%的人掩饰倾向特强,不会轻易相信别人和配合别人的工作。

二、在押人员人格因素与身心障碍

遇环境刺激时应激反应更强烈,从而导致身心障碍。

为了对在押人员人格因素与身心障碍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在进行人格测查的同时也对在押人员进行了SCL-90量表的测查,并将人格测查结果与SCL-90测查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押人员的内外向 (E)、神经质 (N)、精神质 (P)三个人格维度的得分与SCL9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E分越低、P分越高、N分越高的在押人员,其SCL-90总均分以及大部分因子分越高。

通过进一步多元分析也发现,人格特质中的N维度是影响在押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子。这一结论与刘素珍[2]的研究结果几乎完全一致。同时也证明了翟恩波[3]所提出的假设:罪犯的人格特质一般在入狱即己存在,在特定的条件下 (消极的社会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学校的教育缺陷)和罪犯的内在因素 (意识低劣、文化知识水平低、人格障碍)的影响下可由不健康心理转化为犯罪心理。

此外,通过调查人格因素特征与身心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发现在押人员中所患有的几种典型的心身疾病也与人格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如被羁押之后罹患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在押人员在人格类型上大多是外向、情绪不稳定。这可能与外向性格者多渴望寻求刺激,在日常行为上表现上嗜好烟酒,成为构成上述疾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外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的人,脾气容易暴躁,情绪激动,其体内含有过量的去肾上腺素(NA),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和血液粘稠度,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因此说外向、情绪不稳定型的人格特征在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发病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在被羁押之后患有消化性溃疡、紧张性头疼或偏头疼的在押人员大多数为内向、情绪不稳定且掩饰程度高,这种类型的人格特点多为比较压抑、焦虑和刻板,小心谨慎,容易出现负性情绪,从而导致内分泌的变化和异常血管反应而出现的疾病。

因此说,人格因素作为心理中介因素在应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也表明具有高内向、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等易感个性的人,在遭

三、在押人员人格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一)应对方式

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往往会对个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一压力水平对不同的人影响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影响差别主要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应对压力是一种包含多种策略的、复杂的、多维的态度和行为过程。首先是对压力情境的认识,也就是态度。面对压力时,是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去解决还是把压力看作是一种负担,足以引起压力情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和时间的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个体对压力情境做出具体的行为,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还是消极地去逃避,也会影响压力情景的后果。这些认知、态度以及行为上的差异就构成了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时的应对方式的差异。

(二)在押人员应对方式的测查

为了了解监所在押人员面对应激事件时的应对方式,采用了特定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广东地区200名监所在押人员进行了测查。

首先对监所在押人员的一般应对方式状况进行了测查,并分析了在押人员不同应对方式选择比率。

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 (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 (包括题1、2、3、4、5、7、8、10、13、14、16、17、19、20,共十四题),如“同别人相比自己的不算什么”和“多朝好的方面想”等;消极应对维度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 (包括题 6、9、11、12、15、18,共六题),如“通过吸烟喝酒来解除烦恼”和“反复回想矛盾冲突”。

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在每一应对方式项目后,列有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5种选择 (相应的评分为1、2、3、4、5),由测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表五 积极应对维度项目

从表五中不难看出,首先,在这1-5题的积极应对维度问题上,在押人员大多采用的是消极应对方式。在题1到题4中可以看出,在押人员主要以消极的态度面对,题1中采取从来不、偶尔、有时占82.8%,题2中采取从来不、偶尔、有时占79.8%,题3中采取从来不、偶尔、有时占82.7%,题4中采取从来不、偶尔、有时71.2%。而题5是在押人员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去应对所面临的一切事情,但从所得数据不难看出,在押人员通过文体活动减压只32.8%,大多数却不是以外在的行为方式来发泄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因此造成心理负担愈发加重。而在面对烦恼时,采取换个地方,忘记烦恼的应对方式只有25.8%;在与人沟通思想来解决问题方面,21.7%的选择从来不、28.3%的选择偶尔、28.3%的选择有时;而寻求他人帮助方面选择从来不以及偶尔分别占21.2%、23.7%。因此说,在押人员在面对应急事件时缺乏乐观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也折射出我们的监所管理者对在押人员的应对方式的心理调适存在一定滞后性。

其次,大部分在押人员在面对压力时,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从题7可以看出,在押人员在面对问题时,有50.3%的选择暂时退一步,等待时机以解决问题;在题8中,选择“有时”、“经常”、“总是”想开一点面对占79.8%;从题9可以得出,在押人员在断定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只有接受现实方面,有13.1%的选择从来不,15.7%的选择偶尔,23.7%的选择有时;题13可以得出,在押人员在调整自己过高目标或期望值的方面,选择从来不以及偶尔占61.9%;题14中,有65.0%的在押人员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处于繁忙的状态,尽可能忘记不考虑烦恼痛苦;题19可以知道,在押人员努力宽容当事人的过失,尽可能多想其优处或长处中选择“有时”、 “经常”、 “总是”共占65.5%;从题20可以得出,有过半数以上的在押人员经常以幽默的语言或者行为来应付和化解令人难堪的处境。

从上面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并不是所有的在押人员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都会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因此监所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更加有力和有利的方法策略去改造在押人员,从监所管理者以及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出发,从根本解决问题,使他们更加好更加快的改变自身,重新融入社会。

表六 消极应对维度项目

从表六中可以看出,在押人员在消极应对维度问题的回答方面既有积极的方式也有消极方式。从题6不难得出,多数在押人员将痛苦压抑在内心,不让他表露出来,其中有21.8%采取从来不表露,24.9%采取偶尔表露,22.3%采取有时表露,大部分的在押人员都将痛苦压抑,采取消极的态度面对,不愿意表露出来,使自己处于一个孤僻无助的状态;题11不难看出,对于寻找外因,向无关人或事发脾气,有77.3%的在押人员选择从来不,采取积极态度面对压;题12中,当作事情没有发生,问题没有出现,在押人员选择从来不已经占55.3%;在题15,在押人员在释放压力时没有采取吸烟喝酒等方式减轻压力的占73.2%;在题18中,大多数的在押人员并没有苦苦思索,反复回想矛盾冲突的情境。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押人员在面对压力时,没有一个较好的方式发泄出来,也没有采取积极方式去寻求他人帮助,反而是积压在内心,消极得对待所面临的压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个人所存在的问题,这也成为在押人员实施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大多数在押人员内心里存在自己没办法解决或者不愿意解决的问题,而要改变这一状态,不单需要在押人员个人积极的调整,同时也需要监所管理人员关心、帮助在押人员调整应对方式。

(三)人格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为了了解人格因素与在押人员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艾森克量表与应对方式的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所示:0.001水平上显著)

表七 人格因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七中可以看出:

1.艾森克E量表和应对方式积极维度的相关性糸数为0.225,并呈显著相关;与应对方式消极维度的相关性糸数为0.114,不显著。

2.艾森克P量表和应对方式积极维度的相关性糸数为-0.268,呈显著相关;与应对方式消极维度的相关性糸数为0.35,不显著,即艾森克P量表与应对方式积极维度显著相关,且为负相关。因此当艾森克P量表得分越高,在押人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这一系列的反应都会折射出在押人员以消极方式应对所面对的问题。

3.艾森克N量表与应对方式积极维度相关性糸数为0.169,呈显著相关;与应对方式消极维度相关系数为0.433,显著相关。表明当在押人员在N量表上得分越高就越容易以焦虑、担心、忧心忡忡等强烈的情绪反应来应对各种事件,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从人格因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在押人员的E量表得分与其对自己应对能力的评估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在押人员性格越外向,他对自己应对能力的评估也就越积极,反之则越悲观。在押人员的N量表得分与其对自己应对能力的评估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N量表得分越高,即情绪越不稳定,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估计就越低。而P量表分值的高低与其对自己应对能力的评估有相关,但不显著。

四、促进在押人员人格发展与心理适应的措施

通过调查和对所获取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押人员的人格因素对其心身障碍、应对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对羁押环境的适应过程。而我们关注的在押人员心理适应过程其实质上就是在押人员在面对羁押环境的冲击后,在监管机构等社会力量支持下,不断调整自身,减少不适过程,建立一种相对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而在适应过程中,监管机构应该努力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和推动在押人员的人格转变和能力发展,从而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羁押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反应。

(一)建立监所内图书馆

当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后,人格与环境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出现了失调之后,个体就会感受到适应上的压力,从而需要在人格倾向性和行为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以应对环境的新挑战。因此为在押人员修建图书馆,对在押人员进行正规系统的政治、思想、法律、道德、文化和技术教育的理念,将有助于在押人员进行思想转化、恶习矫正、知识传授和技术培养等。另外,准备各种积极向上的图书,适时开展读书悦人等活动,有利于在押员人格的稳定与提升。

(二)定期开展娱乐放松活动

娱乐、放松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对于失去人身自由的在押人员,他们更需要定期的娱乐放松。因此,作为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定期放映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举行各类性质的竟赛活动,如各种手工制作、写作、书法或者运动会等等来帮助他们的心态走向积极向上。

在开展娱乐放松活动的同时,应观察在押人员的情感动态,有条件地将各种积极心态的在押人员与存在一定消极情绪的在押人员一起监管,让积极心态的在押人员对消极心态的在押人员实施良性影响,实现人格的完善发展。

(三)给予在押人员充分的个人时间

监管机构应当给予在押人员更多的机会与亲朋好友沟通,以平衡他们情感上的需要。因此适当扩宽在押人员与亲朋好友的联系渠道,通过亲情感化、亲属支持,使在押人员在监所羁押期间,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实现人格的良性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而完善的心理干预体系应包括: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训练;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进行耐受力的训练和心理辅导;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在押个体进行心理干预,防患于未然;积极开展调研,及时了解,掌握在押人员心理状况及异常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通过构建完善的心理干预体系帮助在押人员逐步实现人格的过渡。

[1]R.C.Carson&J.N.Butcher.变态心理学 [M].游恒山,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

[2]刘素珍,朱久伟,樊琪,等.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科学 [J].2006,29(6):1452-l455.

[3]翟恩波.青少年罪犯心理焦虑及对策青少年犯罪问题[J].2004,(2):42-45.

猜你喜欢
测查监所在押人员
运用体育“运动包”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五项体能发展
智慧监所建设与技术应用
铁路看守所在押人员个体心理干预研究
基于测查数据的“旋转”教学建议
“心灵”体操对看守所在押人员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新刑法视角下监所工作的侧重及本质方向探讨
条形码技术在公安监所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与在押人员进行谈话教育
浅析公安监所特情选建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化学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