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凯红
兴趣是学习不可或缺的动力,尤其是正处于感性思维时期的小学生,兴趣的牵引直接关系到阅读效率的高下。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一席。强化阅读能力,对小学生写作技能、口语表达技能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而增强阅读能力离不开多选、熟读,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从知识认知的角度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有所提升。
一、凭趣选读,陶冶性情
古人讲求“天性”以为教化之本,是育人大道。放之阅读教学中,“天性”即是遵循小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学生喜欢的文本,或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以此陶冶学生的人文修养,做到怡情养性。
(一)凭趣选读。做到“凭趣而教”需要挖掘小学生的认知兴趣、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游戏、乐趣是激发小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以《成语故事》为例,这篇文章介绍了三则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和“画龙点睛”。在教学中可通过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时下流行的“猜词”游戏,由一组学生表演成语的大意,另一组学生来猜,随后两组学生进行互换,以此来深化学生成语知识的掌握。
(二)怡情潜读。从陶冶情操的角度来讲,阅读是培养语感、提升个人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人类智慧,可适当地选读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上面提到的案例,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大量的成语知识,一部分来自学生的个人积累;另一部分可在预习中布置学生多方搜集成语,以游戏作为牵引,使学生自觉阅读简单的成语故事,并融会贯通,做到通晓大义,才能在课堂游戏中表演到位。游戏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说明其对于小学生极具诱惑力与吸引力。
二、延伸阅读,突破局限
阅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语感,而语感的培养又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累,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能力的提升。当然,阅读不能仅靠课本,还需要从课外读物、生活元素中广泛汲取素材。另外,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素材的种类和领域也需要广泛涉猎,避免阅读陷入局限性。
(一)培养阅读习惯。培养阅读习惯需要环境营造,教师与家长的通力合作有助于督导学生,营造阅读环境。如《但愿人长久》一文,在预习中明确学生要了解哪些内容,首先是生字生词一一列出,其次是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年代等。多渠道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课文。另外,家长可通过自身阅读习惯来影响孩子,或与学生一起完成预习作业,即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内容,又拉近了亲子距离。
(二)扩大阅读范围。不断扩大阅读范围,才能使学生不断有新鲜知识补充。知识广博的学生在阅读中并不受局限,生活元素、课外读物,甚至一句广告词都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知识的种类上,也不拘一格,如天文、地理、自然、文学等学科广泛涉猎。如上面所提的案例中,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亦可涉猎苏轼的其他作品,或是与“月”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科普作品,当然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有方向性地引导学生,选取适当的书籍。
三、熟读体验,反思探究
体验满足了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心理诉求,而反思则在体验的基础上使思想进一步升华。反思是思考文本蕴含的真理,思考人生的真谛,这是阅读进入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是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明显标志。
(一)情感体验。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很难用标准来衡量。在阅读中激发的情感体验,或深或浅,取决于学生的个人经历与情感领悟力。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原本平平淡淡的“没想到”三个字,却凝聚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与感激,特别是在文中三次重复出现,一次比一次情感炽烈,学生在熟读玩味中体会到“心痛”的感觉;作者的抱着母亲入睡的举动、母亲眼角的泪珠,更是感染了很多学生,一股温馨油然而生,使学生重新体味被忽略的、就在身边的浓浓母爱。这便是情感体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体会到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美妙。
(二)反思探究。反思是阅读探究过程中必然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与阅读相比,反思对于帮助学生心理成长,提高情感体验效果有重要的推力。如《番茄太阳》一文,讲述了盲人小姑娘与下肢瘫痪的作者之间特殊的情感对话,文章以“番茄”形状的太阳作为主线,展开了一场富有哲理性的对话。盲人小姑娘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阅读的学生。学生在反复思考中,体会“番茄太阳”的寓意及其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依循学生的童真、童趣,研究学生的兴趣方向,才能牵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阅读的文本中来,从而优化阅读效果,使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个人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都是一种无形的提高。当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依靠教材文本就能实现,还需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增长生活中的见闻。同时,熟读反思,挖掘事物的真理,才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