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龙
摘 要:通过对国内外实施差异教学相关文献的查阅,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对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及把握教学内容的依据,学情调研的方式和原则。
关键词:数学差异教学;分类复式;学情调研;评价策略
现实中的教学常态,因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多数数学教师在追求教学质量的指挥棒下,用统一的教材和教法,按相同的步调对学生进行教学,仍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这种状况必然导致班中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优秀学生学习,使大多数学生成为陪读生最后劳而无功。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特别是提升终身学习的学习力十分不利。而且随着年级的递增,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淡泊,学困生与优秀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分化会越来越大。
一、差异教学目标的依据
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对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达成教学目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应基于学生的这些差异。
1.基于学生的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cognitivestyle)代表着一个人在广泛的学习和社会情境中经常反映出来的在感知和思考模式上的特定类型。研究表明,在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去认识它。比如,从个体思维灵敏度和精准度的角度划分的快而准型、快而不准型、慢而准型、慢而不准型,从个体对信息的组织加工时间长短及其周密性的角度划分的冲动型与沉思型,从个体处理加工信息的逻辑维度的角度划分的辐合型与发散型,从个体的感觉通道偏好的角度划分的动觉型、视觉型、听觉型,等等。
2.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多研究发现,男生较女生更容易沉浸在对数学难题的探讨中,那么对男生的教学目标在解题策略及逻辑表达上不妨设定的高一些,对女生的目标要求相对低一些,让他们都愿意为达成各自的目标而付出努力,持之以恒。对特别爱好数学的同学可提供经过努力也能完成的高难度的任务,使其沉浸在完成高难任务的成就感带来的自我肯定中。而且,当具体领域的技能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创造思维结合在一起时,学生的创造力会呈巅峰状态。如果教师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概念、基本技能和情感体验,那么数学教学无疑会变得更加顺畅、高效。即使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分布上的兴趣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学习几何部分,有的喜欢学习代数部分,有的喜欢应用部分,有的喜欢逻辑推理等等不一。因此,教师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是具化为:学生对数学哪部分知识没有兴趣,我怎样设计情境才能引导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兴趣。
3.基于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Learningstyle)同“认知风格”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不过,“学习风格”并不单一地局限在认知层面上,它还可能涉及到情感及生理的层面。我国学者谭顶良把“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与认知风格一样,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联系。有的学生对字母、数字一类的符号敏感,有的学生对文字、图画敏感;有些学生在学习时偏于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喜欢动脑思考。可见,在课堂上,对这些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来说,教师不但要关照到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还要为那些善于缜密思考,习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学习机会。若学生按照教师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会给学习风格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匹配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与学习上的痛苦。为此,教师可以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设置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不同隐性目标。
二、差异教学内容的依据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要开展差异教学,要确定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宜开展差异教学,教师要仔细审核教材的内容结构,对教材中的的每一节内容都应逐个地认真考虑,以满足思维水平各有差异的学生的需要,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在班级授课中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
1.基于学生的学情。
课堂遭遇意外,老师身处尴尬,这样的情况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都遭遇过,尴尬过。每次尴尬之后,老师们发出的更多感慨是:怎么这么笨啊!却很少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的问题?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正是我们老师的“无知”给学生造成了很多困惑:老师不知道班上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到底有多少经验在支撑,不知道有的经验会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即前摄抑制。有的知识会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即后摄抑制;不知道学生在接受问题的时候思维的“坎”究竟在哪里,所以老师有时提出的问题就让学生云山雾罩,不知所云;不知道老师的问题抛出去后班上学生究竟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思维反映,所以当学生出现“意外”老师就会慌里慌张、手足无措。
2.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常常说教学时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以此来处理教学内容的难度问题。对于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教学内容,运用目标分类中的应用、分析等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对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时间和更多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25.
[2]管锡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黄鹏程.中学差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温州市第十一中学的教育实践为例.延边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