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是集基本的交际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给出了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语文;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激烈的社会竞争、巨大的学习压力等因素都对高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关注心理健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召唤。众所周知,实施心理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在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那么,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哪些方法和策略呢?
一、扩充与改善语文教学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灵活地采用一些方法,充分扩充教材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情怀的因素,在其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一)充分扩充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情怀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不管是从思想交流方面还是从精神开拓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有一些情感教育。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不能单单的传授一些浅层次的知识,还必须要进行人文情怀引导和心理教育。在课堂中,要充分去分析作品本身存在的精神价值以及人文价值,使课堂充满意义和乐趣,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可以从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将心理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能够通过语文这门课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价值;还能培养学生的灵性、创造性,熏陶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信仰和人格的升华,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是打开知识城堡的钥匙,它能促进观察力的发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又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老师授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很关键了。例如在讲到李白的时候,可以这样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酒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的开篇词既简短有力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2]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精神境界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所得,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丰富以及得到正确的引导。[3]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许多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忠和义以及其重要性。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以神话小说的形式揭露人们对统治阶级的强烈的不满,让学生感受一种将诙谐与幽默蕴含于文字的一种艺术。阅读文学,就是走进作者的人生,让您感受到诸多不同的思想艺术和风采。学生在正确地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鸿沟,沟通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学生通过这些文学作品认识、感悟到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假恶丑,对其中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自然就得到提高了。[4]
三、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锻炼学生的一些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通过班级的小活动锻炼能力
在高中,有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很差,对于别人的话语以及言行举止都有些敏感,不喜欢和别人接触,在公众场合讲话就会紧张,在语文课堂中就要让这类同学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例如举办一个演讲比赛,可以让学生坦然的在同学面前表现,这样慢慢地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相应地锻炼出了一些能力。
(二)通过写作指导锻炼能力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可能会有诸多的心理方面的困惑和迷茫。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随笔之类的方法来发泄自己的心情。[5]不仅可以锻炼写作才能,又可以预防学生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寻觅到一片沃土。
四、结语
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希望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历练意志品格,不断的进步,从而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艳红.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2] 杨世春.发挥学科优势关注心理健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 科技资讯,2009(1)
[3] 雷恩平.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4)
[4] 曾维其.让心灵之花美丽绽放——淺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5).
[5] 李全才.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 西江教育论丛,2009(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