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根
【摘要】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个性符号与语言,是一所学校教育气质的体现,更是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所在,提出建立校园语言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诵读经典,培养母语情感,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拓宽语言培养途径,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语言使用自觉性的建议。
【关键词】学校;文化;语言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优秀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与气质,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行为等的总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品位,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由内到外三个层面有机构成的一个整体:核心层为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主魂;辐射层为有效的运行支撑,是学校文化的骨架;标识层为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文化的血肉。
基于对学校文化的准确理解,鉴湖小学从升格办学之初,从学校文化的正确定位出发,倾情于多个层面融合学校文化,形成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表现出学校独特的文化“语言”,彰显学校的办学魅力。
一、文化定位,确立学校文化的“基因语言”
建设一所好学校、一所高品位的学校,基础是要构建与学校形态相适应的文化,关键是要思考打造能“提神”师生及学校一切人、事、物的学校文化“基因语言”,有了这种文化“基因语言”学校发展就有了“神韵”,就能凸显办学的核心价值观,能在学校发展中引线穿珠,深厚学校的文化积淀。
鉴湖小学是一所于2009年8月升格办学而成的学校,作为第一任校长,在办学之时就树立了“前文化”意识,即从进校的第一天开始,“带着文化入场”,有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精神,这种自觉与精神就是基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的理解,进行学校文化的定位。
(一)寻根溯源,从传统教育文化中寻找基因
鉴湖小学是一所具有一定办学历史、一定办学特质的优质学校,在升格办学之时,学校嵌入了传统教育的历史精粹元素。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延续近两千多年,在古代教育发展史中举足轻重,在扬弃古代书院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提炼了书院文化精粹思想为:教育、教学、研究相一体;教育重在讲明理义,躬行实践;教育强调质疑问难;提倡不同学术自由交流;师生以道相交,关系融洽。这五大书院文化精粹思想我们称之为“新书院文化”。这样,使这所优质学校焕发了新的思想活力。
(二)对接地气,从学校办学资源中寻找基因
鉴湖小学也是一所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特点的名优学校,在升格办学之时,学校融入了现代教育的先进元素。学校占地面积较小,地处柯桥老城区,曾经是一所示范性学校,拥有一批敬业优质的教师。因此,学校科学决策走一条“小而精”的发展之路,确立了构建精品学校,打造“现代精致教育”的理念。我们认为,精致教育是一种高品质的教育,它是学校办学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更是对教育的一种本真追求——让教育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全面而具个性成长。这样,使这所名优学校明确了新的教育感召。
(三)钩玄提要,凝炼学校文化的“基因语言”
学校从上述两个角度凝炼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承传书院文化精粹,打造现代精致教育”,以此作为学校文化的“基因语言”,凝聚教育,养育学校。在近五年的办学历程中,深化着其形而上的价值内涵,丰富着其形而下的实践取向,从而彰显学校文化的个性气质。
二、文化养育,滋生学校文化的“创生语言”
学校文化基因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努力将这一基因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里,成为所有人下意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意味着学校文化需要一个养育的过程,这种养育就是创生自己的教育文化“语言”的过程,即将文化创生为教育的一种智慧、气质与气场,使学校文化有直觉可视、有心灵感应、有身临体悟。
(一)以文化物,让环境述说教育故事
事物本没有文化,有了故事就起源了文化。把故事物化、景化和情化,就有了文化的根基。在学校建筑中融入文化元素,让学校环境成为学校文化内涵的载体,让校园环境成为学校教育文化的智慧表达。
走进鉴湖小学大门,一眼可以看见大石上刻着两个字“书脉”“精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故事的延续、学校文化的延展。“书脉”蕴涵着厚重的个性化的学校教育文化,“书”联系学校教育有三种解读:分别指新书院文化、教师教书育人、学生读书做人。“脉”有两种解读:一是原指分布在人和动物身内的血管,现代延伸之意为“脉络”;二是原指脉搏,现代延伸之意为“一脉相承”。两个字组合起来,就蕴涵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新书院文化与学校文化要一脉相承,即学校要积极践行办学理念“承传书院文化精粹”;二是指教师教书育人要注重梳理脉络,即教师要提升教书育人的艺术;三是指学生读书做人要学会整理脉络,即学生要掌握读书做人的真谛。“精致”寄托着美好的理性化的学校教育愿景,“精”指精巧细致之意,“致”指极致之意。它将勉励全校师生要努力做到:教育态度要精心,教育过程要精细,教育成果要精品。期待着大家共同去追求至精、至善、至美的学校教育理想。这样,当步入鉴小的每一个人,观赏学校景观时,可以知道学校去哪里,让教育时刻彰显理想与追求。
古代书院非常重视“六艺”教育,尤以“礼乐”教育为先,学校将其中一幢楼美其名曰为“礼乐教育院”,以此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而且专门设计建造了古朴的院门,请名人作序介绍院名:“华夏大地文源深厚,炎黄儿女教化发达,方成就五千年文化之璀璨。其中,始发于唐,盛传迄清之书院,历时一千一百余年。适逢盛世,遂有以时代精神,承传书院文化精华之办学理念。今参以“六艺”科目,设“礼乐分院”养儿童之艺术素质;开“诗书分院”诵经典之精神陶冶;又立“师道 分院”研教艺之春风化雨,以力达教育之精致”。这样,当深入鉴小的每一个人,观赏学校布置时,可以知道学校之拥有让历史记忆彰显精彩的教育故事。endprint
(二)以文化人,让师生拥有时代素养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促进人的成长与进步,学校文化是校长与师生的互动对话,彼此理解融合的过程,文化的基因悄无声息流淌进入每一位师生的心里,在教育事件中不断汇聚。
学校德育通常我们理解为是对学生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一种优秀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教育。《中小学德育》中有这么一篇报道引发了我们对学校德育的反思:在日本的教科书里,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从历史看,日本和中国大约100年打一次仗。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再次交火,你认为会是什么时候?可能远因和近因是什么?如果日本赢了,会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试分析之。有位日本高中生这样回答:“台湾回到中国以后,中日之间很可能会有一场激战。因为到那时,台湾海峡会变成中国内海,我们的油轮就只能走台湾右侧,运油成本大大增加,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间,中日间将因为台湾海峡再次发生战争。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对华战争的准备。由此可见,日本对学生的德育除了养成教育之外,是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因为这是一位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最终会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而这却是中国教育所缺失的,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的深思。
联系古代书院教育思想,书院主张“立于礼,方能成人”的育人思想,学校传承书院德育这一精粹,编写了《德育三字经》,从《弟子规》中提炼了“约礼十条”,作为学生学习的礼仪常识,并组织开展“说礼、行礼、写礼、评礼”等系列活动,评比表彰“十佳小院士”与“十佳小雅士”,努力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养成各种文明礼仪习惯。书院还主张“百家争鸣、自由思辨”的育人方法, 积极实行“讲会制度”,让学生在充分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展开相互争鸣开放式的思辨。学校借鉴了书院这种育人方法,特开设了“鉴湖大讲堂”,讲堂的主角可以是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学生,讲堂可以讲环保、卫生、历史、消防等等内容,通过“鉴湖大讲堂”提升了学生质疑思辨能力。
(三)以文化新,让教育焕发创新活力
学校文化要发挥其破“旧”立“新”的活力,就是通过学校文化来引领师生改变观念,改善学校教育的“行走方式”。学校文化活力的核心体现在学校文化要与课程、课堂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就会丰富学校文化“语言”,就会增强学校文化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创新。
学校提出的现代精致教育是一种关注过程、关注差异、关注个体生命成长需要的高品质教育,学校努力将学校文化的这种精粹与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倾情构建起了八大校本课程体系:童心悦读课程、思维拓展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家长义教课程、空竹课程、国旗下宣誓课程、礼仪课程等等,优质丰富的校本课程,深化了学校文化精神内涵,拓展了学校教育空间,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
书院文化精粹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教育强调质疑问难、躬行实践,这与现代教育是一脉相承的。现代“学习金字塔理论”用数字形式形象告诉我们: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最低,两周以后学习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这一理论揭示了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学必须凸显“以学为中心”,因此,学校提出了“学导精致课堂”的实践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并进行“团队亮课、集体思辨”教研活动,从而形成学导精致课堂文化。
三、文化立品,成就学校文化的“特色语言”
学校文化是一种能动、持续的教育力量,最终形成学校文化力,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与品质,成就学校办学特色。
古代书院十分注重“六艺”教育,尤以“礼、乐”教育为先。顺承这一教育思想,并在“精致+精品”的现代精致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学校倾情于艺术特色教育的培育,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特个性气韵。
艺术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为学校特色书写了华丽篇章:“明珠之声少儿合唱团”登上了世合赛舞台,获得了省艺术节金奖,省红歌赛一等奖。“金色童年少儿管乐团”获得中国第六届非职业优秀(交响)管乐团队展演银奖,省艺术节器乐现场赛一等奖,省红领巾花样鼓号赛一等奖。“小海燕摄影俱乐部”学生作品获全国“理光杯”少儿摄影银奖;“太阳花美术社”作品 在全国科技创新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省艺术节一等奖……各类艺术社团在全国、省级各类比赛取得的优秀成绩,彰显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与品牌,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评定为省艺术特色学校。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个性符号与语言,是一所学校教育气质的体现,更是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所在:当人们步入校园,便可感受到它的文化气息;当学生毕业了,文化烙印会伴随其健康成长;当校长离任了,文化的空气会长久的在校园内弥漫。这正是鉴湖小学打造现代精致教育的一种本真追求。
(编辑:董 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