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2014-11-05 10:38陈慧仙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陈慧仙

摘 要: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资料的可获取性为前提,以既能体现现有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又能反映未来的发展潜力为目标,着重从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支撑、物流经济发展状况、物流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建立21个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把这21个指标划分为物流经济规模、物流经济效率、物流业对环境影响3个公共因子,3个公共因子累积解释86.935% 的变异量。同时,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希望能为中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评价指标;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043-04

引言

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物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之间的一种平衡 [1]。本文根据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从系统的角度构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外)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旨在加深各界对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为促进中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前,首先要科学地分析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是建立评价模型的基础,也是决定评价结果优劣的关键[2]。本文认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1.科学性原则。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需要充分反映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评价指标含义必须简单、明了,计算方法必须科学、合理、准确。

2.系统性原则。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要包括物流业可能涉及的一切方面,但是又不能过于繁杂,否则就会失去可操作性。

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指评价结果不受评价者主观意志的影响。影响客观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输入数据的公开性、评价方法的客观性、评价准则的事先确定性。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公开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可量化的指标。

4.可操作性原则。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简易性和全面性的统一。既要考虑反映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的各个方面,又要考虑反映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的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以及可比性,还要注意评价指标不能过于繁杂。基于此,本文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开披露的统计数据。

(二)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是涉及多环节、多层次的复杂大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关联性强[3]。

为了对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资料的可获取性为前提,以既能体现现有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又能反映未来的发展潜力为目标[4],着重从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支撑、物流经济发展状况、物流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建立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支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业有巨大的支撑作用[5]。因此,本文将与物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水平、货物进出口总额、互联网上网人数、移动电话户数、载货汽车数量、移动电话普及率这8个指标作为评价物流业潜力的指标。

2.物流业发展现状。物流业发展现状主要是指目前物流业对社会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从业人员占地方从业人员的比例、物流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7个评价物流业现状的指标。

3.物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物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能力,并保护自然环境[6]。由于没有找到关于物流业资源利用方面的定量化数据,因此,本文将能源消耗和电力消耗这2个指标作为衡量物流业与资源协调方面的指标,并根据全国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标和电力消耗指标粗略估算出物流业能源消耗指标和物流业电力消耗指标作为物流业能源消耗和电力消耗指标。

二、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一)数据来源

本文收集了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1个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按现有窄口径统计,将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作为物流业),部分数据是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二)数据分析

1.因子分析的适宜性判断。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 KMO 抽样适当性检验和 Bartlett 球面性检验(检验前先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KMO抽样适当性检验和 Bartlett 球面性检验(如表1所示)。

表1 KMO and Bartletts Test

由表1可知,所选的21项指标体系在进行主成分分析时,KMO 检验的结果为0.760,Bartlett 球面性检验的显著水平小于0.001,说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适合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2.抽取公共因子。用主成分法抽取公共因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旋转后的第1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为10.707,大约占去方差的41.893%,第2个因子的特征值为4.968,大约占去方差的27.098%,第3个因子的特征值为2.581,大约占去方差的14.945%,SPSS默认以特征值大1作为公共因子保留的标准,因此保留前3个公共因子,前3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6.935%,被放弃的其他18个公共因子解释的方差仅占13.065%,说明前3个公共因子已经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endprint

3.指标解释。SPSS.19也给出了成分矩阵。由于第1、第2、第3个因子在有些原变量上的载荷值相差不大,不容易解释他们的含义。为了使因子直接的信息更加独立和更加容易对因子做出解释,进一步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集结程度比未进行旋转之前要好,更加直观明显。

从上表可以看出,移动电话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总值、邮电业务总量、物流业增加值、载货汽车数量、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货运量、货物进出口总额,这10个变量主要在第1个主因子上的载荷较大,可以命名为物流经济规模因子。第2个主因子主要与烟(粉)尘排放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电力消耗量,这6个变量有关,因此可以命名为物流业对环境影响因子。第3个主因子主要与居民消费水平、移动电话普及率、物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物流从业人员占地方从业人员比例、货运周转量,这5个变量有关,可以命名为物流经济效率因子。

(三)综合评价

通过SPSS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后,自动产生FAC1-1,FAC2-1,FAC3-1这3个因子得分,这3个因子得分可以代替原来数据的86.935%的信息量,应用公式:

F=(41.893FAC1_1-27.098FAC2_1+17.945FAC3_1)/86.935(其中:对FAC2-1的权重用负数是因为其为对资源的消耗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和3个因子得分的值,可以求得各因子得分的排名和综合得分的评价分析值(见表4)。

三、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广东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排名第一。这是由于广东省物流经济规模因子得分最高(3.5163),而且该因子的贡献率较大(47.373%),另外,广东省物流经济效率因子得分也较高,而且物流业对环境影响因子得分较低,说明和其他地区相比,广东省物流业不但发展很快,而且也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广东省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得分也较高。河北省物流经济规模因子及物流经济效率因子得分不高,说明河北省物流业发展较缓慢,同时,河北省物流业对环境影响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其他省份,说明河北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严重,因此河北省物流(下转83页)(上接45页)业可持续发展排名较靠后。

河南省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排名第九,这是因为河南省近年来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因此物流经济规模因子得分较高。但河南省物流经济效率因子得分不高,而物流业对环境影响因子得分却较高,说明河南省物流业“量”上去了,但河南省物流业的“质”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河南省物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因此,河南省在大力发展物流规模的同时,要提供物流经济效益,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结论

本研究基于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要求,构建了区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各地区可以通过测评发现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制定相应的对策。然而,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各时期关注的重点不同做适时的调整和完善。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