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

2014-11-05 03:04黄志芳丁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

黄志芳 丁宁

摘 要: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坚定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268-02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十八大的灵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是中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根红线,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哲学基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从哲学基础的角度挖掘它的深层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种辩证的发展观,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开拓运用。

1.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深刻体现。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处在联系之中,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事物的一种向前、向上、由低级向高级上升的前进性。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里,“运动”和“发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事物的运动有三种情况:一是上升前进的运动;二是水平的运动变化;三是下降后退的运动。而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上升的变化,是由落后到先进、不断推陈出新的全新运动。可见运动包含了发展,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就是要使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各个方面健康的、前进的、上升的、可持续的协调全面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作为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由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我们分析处理事物时,必须正确认识其同其他事物以及事物自身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离开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联系,就谈不上发展。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并处于有序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要理解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就要把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着眼全局,实行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又要把地方、部门和产业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协调就是要搞好“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搞好城乡联动发展的配套措施,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持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至于过度向自然索取,造成环境的破坏而遭到自然的严重报复。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把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既要发挥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对外开放过度,过分依赖外国而严重削弱独立自主的能力等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基本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复杂事物作为矛盾系统都存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和制约着次要矛盾的解决,但不能代替次要矛盾的解决;反之,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对主要矛盾的解决具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好也能够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科学发展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抓住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社会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连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有机统一的。“两点论”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在发挥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必须注重发挥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文化因素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水乳交融、相互渗透,只有彼此之间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全面发展,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endprint

1.科学发展观运用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根本的动力要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能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这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抓住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这对于解决中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中国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2.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指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作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服务。可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恰是基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之上,是唯物史观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深刻体现和展开。

3.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念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揭示了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社会历史发展的总目标和归宿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人的发展来进一步统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果能够与我们党的宗旨相一致,使得发展的结果和目标能够相一致。我们党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能够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唯物史观原理的深刻体现,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秀华.发展观的伦理蕴涵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2] 郭凤志.唯物史观视域下以人为本的解读[J].理论月刊,2011,(8).

[3] 王雪梅.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表述[J].文教资料,2011,(19).

[责任编辑 陈 鹤]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