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婧
摘 要: “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条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知识。文章以《论快乐》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践行“一课一得”。
关键词: 一课一得 研究教材 突出重点 有效转换
现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无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看上去一节课的内容很丰富,但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很有限。我们在探讨一篇文章教学时,往往把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定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文章的层次,品味优美的语言及文章给人的启发,等等。这样的教学,把课堂“塞”得满满的,让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领悟文章真正的内涵。同时,这种机械的一个模子的教学,反而让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个课时的教学,教师把课堂分为四个部分:提炼文章的观点、赏析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谈谈自己的感悟。这堂课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容量很大,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课堂节奏很快。但是太多的教学目标,反而让课堂失去了重心。一节课下来,由于环节设定得太多,导致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不够深入,都浅尝辄止,学生刚刚能够体会一点,还没有消化,马上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没有真正学到东西。
我反思,到底应该制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才适合高中语文课堂呢?在不断地反思与尝试中,我得出一个结论:相对于把目标定得满满的一节语文课,我更倾向于“一课一得”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并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一课一得”的教法反而可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深入。“一课一得”指的是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得,有所领悟。
下面,我以《论快乐》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谈谈对“一课一得”理念的践行。
一、研究教材,清晰目标
研究教材,给要上的课文定下这节课的“得”在哪里。把所有重点都放在一堂课中,势必会让学生吃得太饱而消化不良。因此,目标要“精”而不是“全”。对于教参中课时数定得比较多的篇目,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目标分解到几节课中,每节课定一到两个重点。对于篇目比较短、课时数比较少的文章,我们就要学会取舍,选择这篇文章真正的特色所在,然后整堂课就围绕这个特色展开,让学生真正吃懂、吃透。
要给一篇课文定下明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建立在教师对这篇课文透彻了解的基础上。要了解文体特征、写作特色等。比如小说,就可以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文言文,可以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积累上;传记,可以把重点放在人物的生平和精神品质的解读上,等等。
例如,《论快乐》是语文版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中的一篇课文。一篇散文,最基础的就是语言,无论是散文的思想内涵还是哲学韵味,都是从语言中衍生的。在散文教学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论快乐》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他的散文幽默睿智。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定在对语言的品味上,让学生领悟散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突出重点,享受课堂
“一课一得”要求在定下重点、目标之后,就要在整堂课上紧紧抓住这个重点,突出这个重点,舍弃一些旁枝末节。让学生明确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轻松享受课堂,而不是时刻担心一不留神就遗漏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
例如将《论快乐》这节课的“得”定在对语言的品位上,我在教学中就注重让学生细细体会钱钟书先生的语言特色。
(一)初步感受
让学生先浏览一遍课文,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学生在读完之后,大都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幽默风趣,二是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
(二)详细品味
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的符合上面归纳出的语言特色的句子。学生马上就找出了很多。因为目标定得明确,范围缩得小,学生一下子就在课堂中找到了乐趣,而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闯,不得要领。
例1:“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末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这个例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篇散文幽默的语言特色。学生念出这句话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
例2:“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这个例子体现了这篇散文善于运用比喻的特色。
学生还列举了很多例子,在他们眼里,这节语文课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享受散文幽默语言的空间,而不是一种枯燥的教师传授课。
在“一课一得”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充足的时间展现自己的想法,更多的内容由学生去发掘、去讨论、去研究,从而提高对文章知识点的筛选能力。课堂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用小组间竞赛的形式展开,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巩固提高,有效转换
“一课一得”是得在对这篇散文语言特色的理解上,但还不够。语文课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对一篇课文的解读,更要拓展到对所有文章的解读方法的掌握上,以及转换到写作当中。因此,在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课外拓展练习,比如简单的小作文训练等,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得加以巩固,进而转换到别的领域。同样的,小说教学,可以设置人物形象描写的练习;散文教学,可以设置语言的仿写练习,等等,这对学生的写作和语言文字运用题的作答都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论快乐》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是幽默,善于运用比喻。我就让学生试着仿写。我告诉学生,要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使作文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那么像《论快乐》里的一些经典的句子应该仿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文章中有一句:“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象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有学生仿写为“快乐在人生里,好比指引我们航向的灯塔,更像运动场上激励我们冲刺的终点。”这样的小训练,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堂课学习的意义,更让学生将所“得”运用到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课一得”旨在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听完整节课却一无所得,也不是让教师蜻蜓点水似地讲解所有知识点。其实,不管是这篇《论快乐》的教学,还是其他类型的课文教学过程当中,只要贯彻“一课一得”这个理念,正确地理解、读透教材,大胆地取舍,掌握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将语文课堂组织得很完整,条理很清晰,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点,真正读懂,学会。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M].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2000,5.
[2]龚亚萍.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一得”之“精”、“透”、“悟”[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