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灼
摘 要: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化学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能力。实现三维目标是高效教学的体现,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发展的体现,更是培养学生各种积极情感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手段,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包括认知学习能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 教学 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是否重视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体验性目标,是衡量一个化学教师是否重视与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使之充分地发挥作用,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不断追寻和探索的目标。只有认真探讨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化学学科,知识性、科学性都非常突出,不认真钻研教材,想提高教学效果只能是空谈。
当人们从情感维度来透视教学时,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中最富有生气和活力的有血有肉的人——教师和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对教学中的物——教材的情感性处理。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化学新教材、体现其意志的过程中,也会流露出相应的情感,这将导致化学新教材本身不可避免地蕴涵着大量情感因素。
一、利用化学新教材中的直观形象材料或语言文字材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切学习活动都和情感有着直接的关系,化学知识也和生活实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生活的主旋律就是情感。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后的一个重要理念,富有情感的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情感,学习效率自然就高。而教师的教学也是需要情感的,对学生的爱,对知识的崇拜,对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感,都是情感因素的体现。
情感是具有传染性的,这种传染性恰好是感染性的体现,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教材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为教师凭借语言、表情、动作等将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表现出来影响学生,使之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提供了情感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据此,教师课前不仅要进行传统的认知性备课,还要进行情感性备课,注意准备具有感染性、体验性的内容,深入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善于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实施对学生的情感迁移,把学生的情感引导到学习中来,利用这种情感的渲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化学必修1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的“资料在线”栏目介绍了“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直感展示法,对于文本的阅读是一切知识学习的根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我国化学家的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了解他们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树立攻坚科学堡垒的远大理想。
二、利用化学新教材中的STS(科学—技术—社会)内容,挖掘隐性的情感因素,强化学生学习的价值体验
根据情感的迁移理论,一个人对他人或他物的情感会迁移至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去。因此化学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内容时,他们对该内容的情感会自然迁移到对该内容的编写之中, 即使由于教材体例和风格上的限制,不能把有关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情感隐匿于教材内容深处,如STS内容,从而为教师在教学中挖掘隐匿于深处的情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新课标实施之后,化学新教材在核心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体现STS思想,以支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内容的处理和组织上贯彻STS思想,让学生从自然界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这一基本理念,教材中“沉淀溶解平衡”这节内容选择了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溶洞作为影像资料,同时还引用了生活中众多的实例,比如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实验、“钡餐”透视、钡中毒的解毒、ZnS沉淀的转化、自来水的沉淀池、开水壶内的水垢等内容都属于沉淀和溶解的范畴。
化学新教材设置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性栏目和资料性栏目。例如,“身边的化学”、“科学与技术”、“化学前沿”和“历史回眸”等栏目。从栏目属性上体现了STS思想,有利于STS内容真正进入教材。
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拓性的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尤其是对情感因素的发掘。教材文本里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是教师要认真对待的教学资源,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实施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可以适当讲解,配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将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制作成PPT课件,把隐性情感转化为显性情感展示出来。
2.化学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搜集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素材,充实到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研讨中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了解了社会生活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素材的搜集能力,学习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还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习惯,拓宽了视野。
3.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
对一些开放性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体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新理念。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包括美育教育,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美育教育,比如分子的结构,那种精美绝伦的组合,可以让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如此的美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科学美是科学对象(客观世界)与科学表现(定律、公式、方程、理论表述)相统一的美。它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自然界的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统一的美,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科学发现的新奇美。例如:
微观物质的结构对称美,如C60的“足球形”、有机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手性分子、原子轨道的形状等;
化学物质的形态美,如金刚石的晶莹华贵,红、蓝、绿宝石的光彩夺目等;
化学实验仪器的美,如启普发生器、干燥器、锥形瓶、容量瓶、蒸馏烧瓶、冷凝管等化学实验仪器,它们优美流畅的造型,给人以对称、和谐的形式美;
化学理论所反映的和谐与统一美,如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平衡体系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强)之一,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进行,其中蕴含着和谐、简单、对称、新奇之美。
三、利用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新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对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培养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化学实验、实物、模型、图片等手段,利用化学新教材中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把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促使学生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1.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化学的美丽和奥妙,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要鼓励学生质疑教材、质疑教师,打破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迷信
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的装置、条件、操作的合理性,指出化学新教材中个别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对教材内容加以改进或优化。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情感活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保持一种学习的亢奋状态,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预设学生的未知,实现完美的生成,达到已知的目的。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具有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分析及其处理策略[J].心理科学,2000(1).
[2]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王磊.化学(必修1)教师用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