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智慧理答”探析

2014-10-27 03:04徐文利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丑小鸭茉莉天鹅

徐文利

“理答”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反馈。不同的理答,会生成不一样的课堂。

目前的课堂理答实在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针对性,泛泛而谈;二是缺乏情感性,淡淡以对;三是缺乏客观性,一味高歌;四是缺乏智慧性,慌了阵脚。如此的课堂理答,使得教学效率低下,甚至空耗宝贵的教学时间。

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理答。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的“智慧理答”作了一些肤浅的探析。

一、 百啭千声随意移——善于倾听是智慧理答的前提

1.要主动倾听,练就慧耳

我国的教育传统一直关注“听”。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先听,后循循善诱。毋庸置疑,倾听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倾听和探究的过程,在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的今天,倾听便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基础。智慧理答也必然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上的。

2.要善于等待,练就耐心

学生发言,或结结巴巴不够流畅,或表意不够明确,甚至词不达意、错误百出,如果教师能始终脸带微笑,善于等待,耐心倾听,那么这种乐观的期待定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受人尊重、受人爱护的喜悦之情。智慧理答就需要教师善于等待,练就耐心。

3.要积极回应,练就巧舌

当教师倾听学生回答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和选择,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是在瞬间必须作出教育的决定。缺乏智慧的教师,面对回答,或欲言无语,或词不达意。深谙理答技巧的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可练就如簧巧舌,寥寥数语,四两拨千斤。

二、探得风雅意无穷——机智应对是智慧理答的根本

1.运用激励性理答,激发学习热情

(1)把握言语性理答的激励功能。

师:这个词,你有意把它念得这么轻,我知道,你是在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啊!

师:从你的读中,我听出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听到了作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你真的读懂了。

师:你把自己放进去了,你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你不是在读文字,你是在替作者,不,你就是作者,你在向自己的母亲倾诉啊!

师:经你这么一读,这段文字的意思就全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所以,有了疑问,最好的方法还是读书啊!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慈母情深》教学中的一番理答,从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教师对个体学生给予的不同激励,更感受到了他对全体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情感体验、思想认知等多方面的引导。处处充满智慧。

(2)巧用非言语性理答。

智慧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评价行为,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摸一摸孩子的头……都是有效的理答行为,不露声色,不着痕迹,使得课堂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的非语言理答,少了无谓的“华丽点评”,少了教师的“才情展示”,此时无声胜有声,其激励效果有时会胜过言语表扬。

2.运用发展性理答,开掘教学深度

(1)当学生的思维偏离预定轨道时,教师要通过启发式的探问或转问把学生的思维纳入合适的轨道。

师:“我的心绷得紧紧的”,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紧张的心情。

师:对的。是一般的紧张吗?这是怎样的紧张?

生:十分紧张、极度紧张的心情,可以从“绷得紧紧的”看出。

学生仅能答出“紧张”,说明他的理解只停留在浅表层次。教师的一句反问式理答,真正实现了学生和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2)当问题的答案包含几方面内容而学生答不完整时,教师要通过追问来发展答案。

师:同学们,曹操怎么会败得这么惨呢?请把前面的有关内容讲出来。

生:前面说过,曹操把兵船一条一条连起来,火烧着后,船就没有办法散开了。

师:这是曹操的计策失败。还有呢?

生:黄盖写一封信给曹操。说他要投降曹操,曹操欢喜得不得了。

师:这说明曹操放松了警惕,另一方面说明了周瑜计策高明。还有呢?

生: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不熟水性,坐不惯船,火烧着后就只好跳到江里去了。

生:还有老天帮忙,这一天刚好刮东南大风。

学生的理解往往有局限性,教师用了两个“还有呢”,巧妙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缜密性大有裨益。

(3)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教师可以采用反问式理答将思维引向深入。

师: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感受、体会,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

(学生齐读: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为什么用了两个“爱如茉莉”?

生:强调。

师:爱就如茉莉?还有吗?

生:表示一种感叹,可以深入心灵。

师:充满温馨。

生:为了点题!

师:点题一个就够了,为什么用了两个?

生:也是为了强调。

师:为什么不用三个?

生:多用就啰唆了。

师:开始作者认同吗?为什么后来写出来了?

生:看到当时的情景明白了。

师:爱如茉莉是由衷的赞叹、赞美。齐读最后一节。

此类理答同样是要建立在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的。此例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文本“缝隙”,抓住两个“爱如茉莉”的特殊语言表达,用反问的形式进行理答,轻轻一点,顺势将学生的思维顺理成章地引入更深的境界,从而感悟到文本的人文意蕴。

(4)当学生回答时的体态语言有助于提升对文本的人文精神领悟时,教师要相机采用智慧理答进行助推。endprint

师: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时候杨万里几岁?可以猜一猜。

生:18岁。

生:不超过25岁。

师:老师告诉你们,写这首诗的时候,杨万里已经60岁了。

生(几乎全都感到震惊):啊!

师(现场采访):你嘴巴张得那么大,想说些什么?

生:他那么大的年纪怎么能写出那么活泼的诗歌来。

生:这么热烈的诗歌竟然是一位老爷爷写的,我真不敢相信。

师:是啊,文如其人啊,这就是“直不中律”的杨万里,这就是“也有性气”的杨万里,率真、自然、豁达、质朴……诗歌的意境大,诗人的情怀难道不“大”吗?

此例是费蔚老师在《晓出净慈寺》教学中的一个小片段。教师用猜年龄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学生得知杨万里写作此诗的实际年龄时的惊讶神情(体态语言),对本文的人文意蕴的开掘明显具有助推作用。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马上进行现场采访,对学生的体态语言成因进行探究,这既是前一环节的理答,更是后一环节的蓄势。教师的智慧理答寥寥数语,便在学生和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

事实证明,发展性理答最能有效开掘教学深度,推动教学进程。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巧妙捕捉学生回答中的有效信息,为我所用。同时,教师更应该全身心地沉入文本,沉入课堂。

三、一语天然万古新——凸显语文性是智慧理答的关键

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教师的理答始终要本着“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的宗旨,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唯有在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支撑、引领下,我们才能回归到语文的本质,剔除那些泛语文或者非语文的东西,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行走在低碳高效之路上。

(1)当学生的思维受阻后,教师在理答时要给予启发,要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

师:“兑换”是什么意思?

生:“兑换”就是调换的意思。

师: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咱俩的任务调换一下,能用兑换吗?

生:兑换就是交换的意思。

师:我拿钢笔,你拿铅笔,咱们交换一下留作纪念,能用兑换吗?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这个词用在哪个方面?

生:“兑换”的意思是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

师:好。那我现在拿一角人民币,换你一美元。你换不换?(学生摇摇头)你怎么不肯换了?你刚才不是说一种货币换一种货币吗?想一想,这句话里还缺少了什么?

生:“兑换”的意思是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但它们的价值必须是相等的。

此例中,如果教师始终就词解词,教学将陷入重复无效的境地,无法突围。教师一句“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词(即兑换)用在哪个方面”,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本,引向语文。此处教师的理答可谓是关键处“点石成金”。

(2)当教学中发生突变时,教师要运用智慧的语言巧妙点拨,回归目标,回归语文之途。

有位教师执教《丑小鸭》行将结课,学生尽情地呼唤着美天鹅,羡慕着美天鹅,赞美着美天鹅,此时课堂发生突变。

生:我认为,丑小鸭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从天鹅蛋里孵化出来的,那它长大了肯定就是天鹅喽!总不会变成鸭子呀?

(全班沉默)

师:(面带微笑地)那位同学说得没错。的确,丑小鸭长大了肯定是天鹅。但是,假如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磨难,假如丑小鸭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害怕了、退缩了,重新回到了那个充满嘲笑、充满歧视、充满侮辱的鸭窝,那么你想一想,丑小鸭长大了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吗?

教师趁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那只在充满嘲笑、充满歧视、充满侮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天鹅画一幅像。

生:天鹅耷拉着脑袋,整天有气无力、没精打采。

生:天鹅见了谁都害怕,老早就躲得远远的,生怕被别人发现。

……

师:一只多么不幸、多么凄惨的天鹅呀。但是,在我们的故事中,这样的不幸没有发生。丑小鸭在冷风苦雨中坚强地成长起来了,它终于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

教师的理答呈现了突变状态下的精彩生成的智慧。学生从自然生理的角度解读着丑小鸭,但这不是文学的思维,不是童话的价值。教师非常理智,敏锐而巧妙地将解读童话的角度从自然生理转向人文精神。

智慧理答,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即时评价。适恰的理答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掘教学深度,协调课堂节奏。智慧的理答,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简约、高效、富有艺术性。

智慧理答,作为一种微观的教学行为,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从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入手,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训练,逐步提升。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 318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丑小鸭茉莉天鹅
一张图看天鹅奖
茉莉雨
小茉莉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热跑”天鹅
《丑小鸭》后传
我很丑,但我有梦想
天鹅
茉莉情
优雅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