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4-10-27 22:54张青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

张青

摘 要: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学生资源等,弥补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39-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认识上曾有误区: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处于劣势,如文本资源匮乏、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水平低、学生视野相对封闭等。近几年来,这种状况已大为改观。我们农村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操场、植物角、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等硬件设施。经过学习培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水平不断提升。

其实,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阔的田野,淳朴的农民,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四通八达的村村通公路,鳞次栉比的新农村楼房,都在诉说着家乡变化,处处蕴涵着教育价值,潜藏着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不仅是“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体现,还会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中实践、探索、体验,使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所以,农村学校缺少的不是课程资源,而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缺乏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不能及时地被加工、转化和进入课程实践中,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课程资源,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和探索实践的课题。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无穷无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处处留心,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资源开发者,把教学资源引入教学活动之中。

(一)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的课程资源

农村自然的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蔬菜果品、鸡鸭牛羊……都是学生熟悉的。开发和利用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学生才会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由此产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这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

1.欣赏田园风光,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资源。春赏百花争艳、夏听百虫啾啾、秋历丰收喜悦、冬看冰封雪飘,当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心仪自然之美时,只要稍作点拨,他们就会心领神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描述见闻。让他们用优美词语、句子来描绘眼前美景,或者背诵一些名段、名篇来抒发心情,或者拿起纸笔写作,还可以用画笔画出这美丽的景色。

在《咏柳》一诗的教学中,我把移动黑板放在柳树之下,同学们看着枝繁叶茂的柳树,碧玉一般随风拂动的枝条,诵读着古色古香的诗句,深深沉浸在优美的学习情景之中,整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收到了在教室内上课无法达到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运用了语文知识,积累了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农产品和语文学习相结合。孩子们自幼生长在农村,对农家的蔬菜、水果、家禽、粮食、干果等都很熟悉,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有深刻的印象。禾苗在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教到一年级上册识字(一)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麦苗的外形特点,深刻记忆字形,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再如学习《比一比》时,学生对韵文中出现的所有果品和动物都十分熟悉,识字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任务得以较好地完成。

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物品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社会的课程资源

农村社会的课程资源是多姿多彩的:村办工厂、道路的通畅与线条美、乡土音乐、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宗教伦理与风俗习惯……这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语文课程的源头活水。开发和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区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的素质。

1.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深刻理解课文。学生自身也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做家务、田间劳动、养小动物、种植花草、留守生活等,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对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学生们亲眼看到自己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中高年级的许多同学亲自在田间劳作过,他们诵读《锄禾》一诗,一定感悟良多。《祖父的园子》《麦哨》等文章都有学生自身的经历的影子,必能体悟深刻。

2.借助乡村的人际交往,开展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乡村淳朴的人际交往,为学生创设了和谐、开放的语境,他们容易通过访问、交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活动中历练并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时代》时,要求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与学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分组调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第三小组到村办工厂了解情况,到小卖部采访,了解了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数量,环境污染尤其是白色污染的严重情况,与一些农民企业家、果农、菜农大户和村干部进行交流,提出了解决办法,写出了有见解的小建议。

充分利用农村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实实在在去感知,谁家有困难就会帮助,相邻相亲一家人。从而促进学生纯真品质的形成。

3.利用农俗农谚,开创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又一渠道。农村孩子应当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热爱亲人、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农业发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要组织学生观察 “农情”,写出“农情”作文。在对农村生活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积累“农情味”十足的作文素材,学生不仅写出了具有农村特色、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发现平淡的乡村生活蕴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开拓了作文素材积累的渠道。

积累乡土语言。课标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风趣,富有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冀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读读背背”时,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收集农谚、俗语,并引导运用,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语言个性化的水准。

(三)开发和利用农村人文的课程资源

农村人文的课程资源是指乡村文化,包括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是最具特色的课程资源。

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乡土文化展览,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收集了风筝、剪纸、书法绘画、布老虎、各种绣品、瓷器等物品,陈列在课桌上,并请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艺术品,有的同学带来了几个村子村名的来历资料,有的讲了流传的民间故事、节日的来历,有的介绍了家乡戏河北梆子、有的介绍了家乡的名人……讲得声情并茂,听得如醉如痴。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用一篇日记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个故事,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些活动提升了学生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塑造自己,超越自己。让乡村语文教学充满诗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