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猜想能力 促进探究学习

2014-10-21 20:08汝新格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物理教学

汝新格

要:新课改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探究式的学习。而猜想能力是探究学习的基础。本文论述了猜想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猜想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249-01

猜想即猜测和想象,它与物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物理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都是在猜想的基础上,经过众多的实践、实验上升为理论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诞生相对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揭示光的本质……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可见,猜想对物理学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1.要深刻认识猜想的重要意义

1.1 猜想决定探究的方向。进行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整个过程中,提出猜想、树立假设是科学研究问题的核心环节,它决定着探究的方向,同时又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第一自我判断。可以说,提出猜想、树立假设比验证更为重要,没有对问题探究的猜想与假设,也就谈不上验证。

1.2 猜想是对问题的本质规律进行归纳、判断的过程。因此,猜想并非瞎猜,是以一定科学事实和理论为依据的,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同时,猜想又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与已成为真理的理论相区别,它的结论是否正确还需通过实践检验,因而具有证伪性的特点,它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与验证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3 猜想符合学生好奇、大胆、敢于尝试的心理特点。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并为实验所证实时,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因而更能促进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当学生的猜想被事实证明是错误时,在其脑海中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其对知识真伪的辨别与体验,并为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作准备。猜想对学生的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要优化培养猜想的方法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猜想心理。初中学生刚开始往往不敢猜,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他们唯教师是从,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深怕自己猜错了受到教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面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们教师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么我们将失去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时机,也将失去一大批人才为国家建设,怎样进行正确指导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两方面的指导:一方面,不管学生的猜想准确与否,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肯定他们猜想的胆量,肯定他们猜想的态度,肯定他们为猜想作出的努力。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心里就肯定自己的猜想行为,充满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大胆的猜想,排除心里阴影不再惧怕。另一方面,从最容易的猜想入手,循序渐进。例如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这种猜想很容易,只有需要与不需要两种可能;又比如,在温度计一节中,演示自制温度计时,将装有一些带颜色的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测,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学生根据在小学科学中学到的热胀冷缩知识很容易地会猜想到水柱会上升。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这一环节,因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同时,在容易的猜想中得到成功,利于学生对自己猜想能力建立信心。

2.2 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猜想"。例如,讲解"欧姆定律"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是:"怎样通过实验来研究某一段电路中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把水流跟电流进行类比,即用水压来类比电压,用水管的阻力来类比导体的电阻--学生很容易明白:水从水管里通过的流量:(1)当这段水管的阻力一定时,水压(水位差)越大,水流量也越大;(2)当水压一定时,这段水管的阻力越大,水流量则越小。通过类比,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的"科学猜想":(1)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可能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導体中的电流强度可能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激发状态,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指出以上只是猜想的可能结论,是否正确尚需通过实验来检验。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从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出发来设计实验线路,并动手装接实验线路进行实验,分别得出几组实验数据;再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联系上述"猜想",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思考、归纳,先得到具体的数值关系式;进而通过推理、概括,再抽象到文字之间的关系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综合概括电流强度和电压、电阻三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欧姆定律的公式。

2.3 要开展多彩活动,提高猜想能力。在课外,教师应提出不带结论的问题让学生去猜想。可用以小论文、辩论会、设计小实验、小发明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如,在进行磨擦力的教学后,可以以"假如没有磨擦"为题,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展开大胆而合理的猜想,世界将会怎么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有哪些改变?再如,学习万有引力后可让学生思考宇宙大爆炸理论。布置他们猜想:有引力作用使天体间有相互靠近趋势,而大爆炸理论认为现在宇宙还处于不断膨胀之中,今后宇宙演化趋势如何?是一直膨胀下去,还是要回塌缩回来?这样的例子很多,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书本知识及课外活动的探究点以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总之,作为老师,要尽量多动些脑筋,多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善于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的探究。探究的过程应当有悬念,有波澜,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并从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在猜想的同时发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发散性思维。中学物理的探究过程实际上再现了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物理教学
关于“比较法”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