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感觉应用写作课堂死板、枯燥、平淡、信息量少,具体操作性不够,学生学完以后仍不能动笔写作。针对这一点,除了学生本身的一些因素以外,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高低,一位专家曾经指出,对于创造性思维记录的应用写作学科来说,若是未能突破、乃至强化写作思路的教学,则这种教学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004-01
在我从事应用写作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始终觉得教师要教好应用文、学生学好应用文都不是件容易事。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现阶段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却很难得到社会认可。很多文章分析和探讨了各种原因,提出的对策也基本上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等。但我认为他们大都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以下是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教师自身存在问题所做的一点综合分析。
1.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大家都明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切写作活动都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所以"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是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崇尚实用的应用写作而言,真实的生活体验尤为重要。从形式上来说,应用写作的程式化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不可能追求太多的变化,所以写作的创新需要更多地依赖于内容,而这一"内容"涉及到个人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及人生阅历等,必须以生活为本,才能富有创造力。例如,对学生个人而言,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就需要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获得感情共鸣,加深内心体验,产生亲切感,侧重于文章立意和语言运用上的提炼。如学习写作入党申请书、计划和总结、自荐信等文种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独特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生活经历、心理体验等,说"自己的话",写"真实情况"。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大而化之写作框架,学生写出来的大都是套话、空话。就拿财务专业学生来说,要求写某个产品的营销方案,交来的作业存在相同的"共性",而缺乏独特的"个性";要求学生写一则校园篮球比赛的海报,交来的作业感觉不到一点激情与活力,很难吸引人的眼球。这就要求老师要给以正确的引导,必须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样才有助于在将来工作的岗位上表现出与众不同,展现自我。
杜威认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2]由于学生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校园里完成的,因此,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期间最主要的生活,校园里的人和事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他们或亲历其间,或耳闻目睹。以这些学生熟悉或关注的校园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可以避免用其他材料写作的陌生感和空洞感,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可写。如可让学生就学校餐厅用餐秩序向后勤集团拟写一份报告或建议书,或就班级某位同学遭受困难向全校师生发出募捐倡议,就某社团活动拟一份通知等。当然,在活动中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筛选和组织材料,进行有效的写作。
同时要善于把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了解和认识本真的现实生活,锻炼观察、思考能力,丰富生活积累,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变"空洞抽象"为"具体可感",从而熟练掌握写作的规律与技巧。具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将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理解、消化。比如模拟毕业生招聘会,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研究不同应聘岗位,一起组织、整理自己的推荐材料,最后形成自荐书;并通过模拟应聘现场,感受自荐书的不足。二是将社会上应用写作的范例和病例作为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如各种媒体上的广告铺天盖地,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充当正面或反面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现实生活性"会让学生兴趣倍增。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课程的普遍趋向。让应用写作教学回归社会生活,回归校园生活,回归学生个人生活,正是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使生活的本真成为学生写作的创作源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2.知识面需要不断拓展
就拿我校实际情况来看,教应用写作的教师都是文学专业,有着扎实的文学理论写作基础,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先天不足",就是没有应用写作知识和应用文写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俗话说:"要想给人一瓢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如"借据"的写法,学生对于出借方、借款方、借款数额、还款期限等方面都能写出来,但涉及到更深点的内容就很少有学生知道。如民间借贷可否约定利息,如果允许约定利息,可允许的最高利率是多少?实际上,"借据"就是一个简单的民间借贷合同,它受合同法的调整。它所涉及到的条款很多,这里我举出几条:"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国家禁止高利贷,当事人约定的利息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储蓄利率上限的一倍,当事人约定的利率超过法定最高限的,其超过部分应为无效"等等。这些课本之外的法律知识老师不能不知,否则,给学生讲"借据"时是讲不全面、讲不透彻的。再如,广告文的写作,一般侧重追求新颖、独特、有趣、有号召力,但是其内容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写作。这里举几个条文:"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清晰、明白,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用户和消费者"(《广告管理条例》);"经营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所以我在讲授广告文写作时,制作了优美的课件,从形式上先吸引学生,然后再从广告文案的具体内容引申,但就其内容的合法性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知识,我觉得我掌握的还是太有限了。
所以,要想教好应用文,必须要在熟知应用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这一点,对于讲授"应用写作"课的绝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死穴",所以在讲授课程时,就只能避重就轻,绕开学生最想知道的,只讲一些写作的条条框框,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应用写作教师自己要多动笔
叶圣陶先生提倡"教师下水",就是希望教师能经常动笔。叶老曾说"教师要指导写作,不能空讲些作法,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满腹经纶如果不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但对什么样的事项算重要事项并没有说明,而在实际应用中,公告还在影响面较大的部门如司法部门使用,甚至有时要向特定的对象公告。如果没有实际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是无法解释这个问题的。再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如可参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社团活动调查等活动,完成整个调查过程,亲自撰写调查报告,既能让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也可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还有,就是目前在职称评定中,除论文外,其它文章很难作为成果被认定,这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写作应用文章的积极性、限制了他们动笔的热情,不利于教师应用写作水平的提高。威廉•亚瑟•瓦尔德说过:"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是讲解,优异的老师是示范。"因此,教育行政机构也应出台相关政策调动教师动手写作的积极性。只有教师的应用写作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才能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