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对策研究

2014-10-21 20:19朱红梅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身心健康大学生

朱红梅

摘 要:在当今校园,电脑、平板、手机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常见的随身设备,网络也非常普及。网络文化既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了解外界动态提供了便利,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各种影响和冲击。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及负面影响,探讨如何减少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加强和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 大学生 身心健康

“文化”一词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涵义也极为广泛。网络文化则是特指产生于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与现实中的文化有差异而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互联网中密集、适时更新的各种文化资源信息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教学资料以及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徑。但是,网络更像是一把达摩克利斯双刃剑,一方面大学生们可以享受便利,可是另一方面却可能被束缚甚至受到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如果身心发展不均衡,一方面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更多的矛盾和冲突,更易对后续心理发展造成障碍。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之更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教育者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一、 大学生网络接触现状分析

(一)上网情况普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在上网人群年龄结构中,29岁以下人群占57.2%,其中10-19岁占24.1%,20-29岁占31.2%。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已经成为上网主要人群,而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科研、教学承担单位,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中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大学生上网的方式主要有宿舍里的台式和笔记本电脑,学校网络中心的电脑,同时随着Wi-Fi和4G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等上网更加便捷,网络在校园变得非常普及。

(二)上网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学校园里,网络文化平台以网站、贴吧、QQ群、QQ空间、微信、微博等为主要载体,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实现多元化信息的获取、传播和交流。

此外,调查也发现大学生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娱乐目的、实用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阅读等。

二、 互联网对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 积极作用

首先有助于提升爱国主义价值。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更新以及网络的普及,让今天的大学生处在一种信息快速传递的时期。网络也因此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譬如“互联网知识竞赛”等活动既新颖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

其次是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平台。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使课堂得到延伸,大大拓宽了求知途径。网络与现实相比,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更加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譬如慕课及一些大型综合性网站上的国内外优秀课程及讲座视频。此外网上还有各种格式的电子图书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阅读条件。

再次是网络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的实时性和便捷性,使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譬如各种健身操和武术分解视频的实时观摩。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积极影响,例如适当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对于宣泄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化,大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全展现自我,在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满足,这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最后,互联网的交互性对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影响。基于网络平台建立的新型的平等人际关系,将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形成与世界接轨的现代观念。由于网络有效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意味着大学生扩大了交往的范围,有利于他们了解外界,为将来进入社会进行练兵。

但是这些积极作用大多产生在自觉性较高的大学生身上,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则非常有限。

(二)负面影响

近年来,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日益显示出力量,对主流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可能成为人格发展的障碍。健康的人格应当是在不断满足心理需求和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大学生作为刚刚尝试独立生活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很容易在遇到挫折时把网络当作逃避现实的一种选择。由于网络信息的多元化,网络中充斥着碎片化、快餐化、表面化的网络文化产品,他们大量吞噬和挤压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产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极大冲击,容易诱发大学生双重人格障碍。

其次,网络文化还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产生消极影响。网上信息的泛滥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甚至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以及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也有可能引起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也极容易使大学生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再次,网络对大学生智力素质产生消极影响。根据调查,大学生上网时间比预算超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网络聊天是上网的主要内容,挤占了大学生原本用来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许多网络文化资源作为学习和借鉴资料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许多缺乏自律的大学生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大大降低了学习的严肃性和认真性。现实中也存在不少大学生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导致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无精打采,成绩下降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

最后,网络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产生消极影响。由于网络占用了大学生业余时间,导致其他活动主要是体育锻炼时间大为减少,而且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等,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分析和探讨对策

第一,先谈谈学校教育。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占求学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只有做到关心学生的身心教育,同时营造绿色网络平台,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各科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长期有效的心理辅导。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动向,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将心理辅导自然地寓于教学之中,使问题在出现之前就得到化解。其次,学校和院系以及任课教师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学术和综合网站,有条件的可以建设一批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站,开辟学生喜欢的栏目,从而营造绿色健康网络平台,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访问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从而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再次,学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经常关注贴吧等平台,了解学生的状态,及时解决问题。最后,加强学校的纪律检查,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夜间不得无故外出甚至夜不归宿,宿舍按时熄灯停网,开辟专门的通宵教室。学校还应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寝室,养成早睡早起多活动的优良生活习惯。

第二,家庭干预。在教育环节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庭教育对教育成败与否有很大影响。大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家长的影响虽然不如之前明显,但仍不可忽视。首先,继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积极读书读报,提升自身素质,营造轻松民主的家庭气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书香浓郁、家庭和睦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沉稳,内心阳光,自然就会比较开朗。其次,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谈心,经常有意识地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为此家长需要多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参加父母沙龙等活动,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假期中根据条件让孩子外出旅行,不一定是风景名胜,只要是户外活动,对大学生都是有益的。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對于开阔孩子眼界是非常有益的。再次,对于上网时间和内容应该有意识的进行控制。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尽量不在家里上网聊天,家里宽带实行限量,这样使大学生自己计划上网,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大学生毕竟尚不成熟的和缺乏理智,所以,家长平时应该关怀他们,注意他们平时浏览的内容是否健康。

第三,个人控制。大学生所处年龄段是比较特殊和重要的一个阶段,许多年轻人是初次远离父母亲人开始群体生活,独立性得到体现。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很容易被网络吸引。为了提升自身控制力,平时应该多阅读积极向上的书籍,主动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团活动。对于学校组织的助研活动以及其他高校组织的暑期大学生活动也应提前准备及申请,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第四,社会干预。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除了学校、家庭以及个人需要加强教育外,社会也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首先是各个级别的不同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执法检查,保证网络卫生,同时定期在公开场合进行公益宣传,形成健康上网的习惯和风习。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抵抗各种不健康、不文明和反动的网络内容,做一个积极合格的新时代网民。其次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网络文化的“纯净度”。 总之,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运用网络,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即需要每个大学生自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昕.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2012(9),110-111.

[2]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15,22.

[3]林永峰,顾理平等.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动机及其评价量表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13(9),1107-11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TSK13052)。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身心健康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