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策略

2014-10-21 20:19徐彦李钦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人文关怀

徐彦 李钦

摘 要:新时代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纯粹地理论无法满足,其内在必然呼唤人文关怀,从这个角度出发,因而更深层次地认识到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入“人文关怀”模式,本文探讨了人文关怀渗入策略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政 人文关怀 全面型人格

大學生是祖国的栋梁,其素质高低与否关系国家兴盛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关注“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探索怎么去培养的问题,时下的形势,思政教育必须引入“人文关怀”模式,立足学生,以人为本,使思政理论与实践结合,具备时效性,永葆生命力,从而促成学生全面型人格的塑造与延伸。

一、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为了更为细致准确地了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笔者随机对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进行反馈分析,依据具体数据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思政教育实际成效不明显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同学灌输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针对其存在的弊端,有大约50%的人认为“说理枯燥、形式不灵活”,17%的人以为是“内容过时”,另有14%的同学“心理抵触被教育、思想被统治”,还有19%的同学以为“老师缺乏情感精力投入”。针对高校说教式思政教育,数据显示只有36%的人觉得“还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过分的宣传思想政治教科书上的内容反而适得其反,引起逆反心理。至于思政教育实际成效,仅仅是15%的人给予较高评价,58%的人以为效果一般,27%的人没有什么大的效果。

(二)思政教育人文关怀有欠缺

高校学生普遍都有自我的独立思想,对于“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也有自己的理解,认识水平比较高。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思政教育当中的人文关怀具体的表现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主张,大致呈现这样一种比例:80%左右的人以为是“关心、平等、沟通、尊重、理解”等等,大约15%的人觉得应该是“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延伸发展”,只有5%的同学选择的是“教育必须说服重塑学生”。

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老师,因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将思政教育中渗入人文关怀的工作寄托在老师身上,他们希望思政老师可以扮演一个朋友或者引路人的角色。为了了解高校思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笔者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三个选项,分别是:朋友、指路人、管理者。结果显示将近72%的同学都选择的是“管理者”,可见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情味还是较为欠缺,人文关怀的渗入还有一段路要走。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策略

社会发展的形势越来越多变,也越来越复杂,因此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人文关怀渗入势必要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要理解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去认知、去反思,学会批判接受,激发创造思维,继而形成自我全面型人格。

(一)深入现实,关注学生需求

高校思政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在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始终能够以学生可能关心、急欲了解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情感需求、生活需求为切入点或者例证,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明晰差距,自觉去弥补,在学习方面养成抗挫折能力,在生活方面养成换位思考能力,在择业方面形成认清形势、找准自我定位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也将理论与知识统一为一体,永远保持生命力。

(二)师生平等,团结和谐互动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说教式的思政教育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为了更好地渗入人文关怀,必须在注重老师主体性的同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因一者去否定另一者,而是相互影响、学习,在平等交流、互动讨论当中,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提供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特别注意避免用灌输方式、说教方式为学生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定型,而是抛出问题,和谐互动当中,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思考当中针对自身需求进行筛选。

(三)由表及里,关注心理健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想要落到实效,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了解学生心理特点,针对特点深入人文关怀,让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健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者不妨搞好学校思政方面的宣传工作,通过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纾解能力得到提升;再者高等院校需要特别关注并帮扶特殊群体,仅就贫困生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处理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单纯地经济资助,还需要辅助以心理帮扶,渗入人关怀以使这些学生的基本权益可以真正得到实现。高校贫困生大都具备自尊自爱这样一种共同性,经济资助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但同时还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关注并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培养正面情感。

(四)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思政

家与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是人和人的恩情,毫不夸张地说,感恩之心多胜过任何形式的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进行理论思想指导的时候,还需要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感恩观念。它不是单单指爱父母、爱兄弟,更是一种“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一种延伸,因而具备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上升为更高地精神追求。

(五)营造氛围,创造和谐校园

环境对于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展开教育教学当中,需要借助各种校园活动,比如义捐义卖、植树、支教等等来促进学生服务意识的增强,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校园氛围。不仅仅是依托社会实践,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可以开设“性灵家园”“思政问答”等等,让学生乐于参与。

总之,伴随着时代新需求,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相应变革教学模式,思政教育对于高校学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与其今后发展的道路密切相关,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促成他们自身塑造与完善,最终提高这一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华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回归[J].教育探索2012(06):131-132.

[2]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2):85-88.

[3]伍思文.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06):162-164.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人文关怀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