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探讨

2014-10-21 20:19张正宏金巨涛邹岸邹红育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机制大学生

张正宏 金巨涛 邹岸 邹红育

摘 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提高效能,更需要高度重视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 机制 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中先后就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都作了安排和部署。这些都充分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在生产力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就必须要加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充分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要以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创新方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是促进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缺少整体制度设计,相关法规政策建设有待完善

我国现有的校企合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大部分都是2006年前下发的。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1年)、《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2002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直到2010年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定上相对较晚,比如《宝安区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2008年)、《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2009年)、四川泸州《关于加强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2010年)等。

以上条规,大部分只局限于职业教育方面的校企合作,极少有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校企合作条规,可见校企合作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是比较滞后,相关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2.校企沟通、对话机制不健全,企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在传统观念中,大学是象牙塔,企业是生产、经营和流通实体,两者没有交叉点;校企之间对话、沟通渠道不畅,校企合作内容单一,即使有合作也是仅局限于科研合作;企业在扶持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基本上都仅局限于生产实习。企业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只是从企业的设备、效益等方面认识企业,学生被动参与企业文化、盲目崇拜企业生产技术。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在企业实践、模拟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工作的探索,导致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和提高。

3.学生科技创新立项不能结合企业需求,成果转化率不高

首先,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工作缺少市场调研和生产实际,多数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科技创新立项,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脱节。其次,多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后被束之高阁,成果转化率不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再次,大多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缺乏高科技含量、没有推广的实际价值。另外,指导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工作,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导致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结题率不高。

三、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制的探讨

1.借鉴西方模式,加强政府主导

欧美国家高度重视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政府主导角色。美国大约二分之一的科技研究人员分布在企业科研单位。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创新报告》和2004年发布的《10年科技與创新投入框架(2004-2014)》中强调,加大高校科技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相互结合,以高效益的产业促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瑞典设立的国家创新局(Swedish Governmental Agency for Innovation Systems,简称VINNOVA),是代表瑞典政府构建创新体制的具体执行者。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扮演主导角色的重要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科技创新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方面的主导作用。

2.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要靠法规制度来保障。要对校企合作概念有明确的规定,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对破坏校企合作或不履行相关义务承担的责任要有明确的规定。

政府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出台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3.充分利用校企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好两个课堂、两支队伍的作用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要利用好第一课堂(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实践环节)这两个课堂。在教学环节,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必修课来开设,引导学生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不仅仅指大学生在企业进行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巩固第一课堂教学成果,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课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主力军,但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还要充分利用好企业科技人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即行业企业技术负责人与院校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企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规划本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对本行业专业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整体规划,还可以结合专业实际需求,企业技术骨干作为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培训,推动校企合作真正走向深入。

4.发挥校企合作订单班优势,加强学生创新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制造业领域出现了飞跃式发展,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急剧短缺。为此,不少企业主动联系学校,从急需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中提前择优录用为企业组建订单班培养。在订单班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不仅较早地接受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专业前沿、拓展了专业视野、增强了创新意识,而且还可以利用订单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实验室仪器做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操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比如近十多年来西安石油大学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多家单位的“国际合作班”、“订单培养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5.校企联合建立科技创新企业,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實体保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行业企业联合设立科技专项基金,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相关协议,学校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扶持企业条件,建立高科技创新企业,鼓励和大力扶持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研发和技改工作,将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在校园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而且能保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在项目、场地、经费方面的需求,更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实体保障。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机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大学生之歌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