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理论运用

2014-10-21 20:19张丹丹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理学效应班级

张丹丹

摘 要:班級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必要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发展动向。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巧用心理学知识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学

1.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中高职时期是中高职生告别少年,准备跨入青年的“危险”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他们刚刚开始独立观察社会,思考问题,正确而成熟的世界观尚未形成,往往感情用事,意志控制力弱,易于接受外来刺激,因此生活带来的许多矛盾常常不但不能妥善解决,甚至还会走向歧路[1]。这种复杂性特征,就要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不能简单从事,不能固守以往的教育模式,用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教育学生,同时也提醒我们,引导教育学生是一项经常性的、特殊的工作。

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必要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发展动向。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巧用心理学知识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2.职业学校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现象

2.1 互为心理

互为心理是指同学之间为了维护彼此的感情和利益,相互保护的一种心理特征。中高职学生现阶段已经懂得了友爱的意义,他们渴望得到友谊,不愿得罪朋友和一般相好的同学;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但是由于中高职生本身不并成熟,此外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很多学生的互为心理没有向良性方向发展。比如说有同学违反纪律,损害公物,沉溺网络等不良现象的,有的同学会视而不见,知情不报,甚至包庇护短;有的同学将“哥们义气”,去为朋友报仇出气,以致严重违反校纪。这种互为心理引起的行为,都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作为班主任一定要重视这一现象,如果我们处理不恰当,逼学生“背叛”他的同学,就会损害同学之间的团结,也会损害师生的关系。

2.2 知觉暴躁心理

知觉暴躁心理,指学生面对事情没有理智控制自己感情的能力,立即作出猛烈的进攻或顽强的抵抗的行为的心理特征。常有这种心理表现的学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他们的父母脾气暴躁,或过于娇惯孩子,不可侵犯。在学校里表现为经常性相骂打架捣乱纪律,而且拒不承认错误,甚至与老师公开对抗。,这种学生很难教育好,需要花费教育者很大的经历。如果方法使用不当,情况会更加糟糕。

2.3 反感心理

反感心理指学生由于对某种现象看不入眼,而产生抵触情绪的心理。对于思想成熟的一般成年人,这种心理容易隐藏,会比较妥善地处理。但是中高职生他们思想简单,情感单纯强烈,自制力差,凡是自己看不入眼的人或现象,他们会立即做出强烈的反应而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做法对不对,该不该,不去顾及行为的得失,完全感情用事,以致违反纪律,影响班级团结等。

2.4 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指学生有了过失希望老师保全其面子的一种心理,他不像前面几种心理那样,直接引发出违纪行为。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这种心理。虚荣心很强的学生,男女都有,特别是女学生,更为多数。有的是班上的佼佼者,经常家长护着,老师捧着,同学敬者极少受到批评;有的是年岁大的,很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一般都遵守纪律,受批评也极少。特别是女生,她们承受批评的心理能力差。人不可能没有犯错的时候,像这样的学生,当她们做错了,违反了纪律的时候,老师应该注意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更不能批评得太严厉,以免她们的心灵遭到过于沉重的打击。

3.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3.1 培养学生心理相容性。

学生“心理相容”是指一个班级的成员心理协调一致,是班级成员之间内在情感相互承认并接纳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相容有助于学生们在其特性上相互取长补短,作最协调的结合,提高活动的效率。心理相容,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发生,有利于人际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相反,心理不相容,就会带来学生中的一系列冲突和矛盾,不仅影响了班级建设,而且对班级成员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以及行为变化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在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多互助,少互斗”、“多学习,少批斗”。这样对他人、对自己、对集体都有好处。要向学生反复强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

3.2 激励教育:运用期望效应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首先是成为人,而后才是才,毕竟人区别于一般生物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人除了生存本能外,还会独立思考,有着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人们常用这样的话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2]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能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反方向发展。这种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而应用这一效应的重要前提是,一定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你的期望。就学校管理而言,我们的期望是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相一致的。

3.3 运用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3]。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人活中多见,但由于现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如果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能够真正地掌握学生的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管理一个班级,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效率将得到质的提升,学校德育工作也必将提升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佚名.浅谈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blog.163.com.

[2]李骏骑.试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一种教育社会学角度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2-09-002.

[3]佚名.25种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tieba.baidu.com.

猜你喜欢
心理学效应班级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班级“四小怪”
懒马效应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