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摘 要:新课改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努力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要,创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熟练掌握与运用知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树立信心;学习兴趣;巧设评价
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有障碍,而且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大部分学困生并不是智力上有障碍,而是在学习时态度不端正,动机缺乏明确性或者学习意志较为薄弱。学校与教师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帮助这些学困生走出这种困境,这就需要多加强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一、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1.教师原因
有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旧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更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初中生的优秀率或者升学率等,而非其全面发展与成长问题。这就使一些学生被教师忽视,有的甚至遭放弃,因此造就了一部分学困生。
2.学生原因
很多学生受到老式观念的束缚,认为思想品德课反正不是主课,微不足道,而且也是开卷考试,根本不用重视,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久而久之,逐渐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加上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形成了一部分学困生。
3.学校原因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制定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问题。比如说,学校在平时不注重思想品德这门课,而到评这个那个时,就管教师要教学成果,这就使一些教师不得不放弃一小部分学生而过多追求升学率或者优秀率。在该大背景下,教师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形成学困生就变成了家常事。
4.家庭原因
有一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该类学生大多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在学习与生活上得不到照顾或者关心的孩子,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太差,意识也比较淡薄。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贪恋电视或者网络等,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再加上学习不刻苦,这就导致自己成了学困生。还有一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家长过于溺爱造成的。
二、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1.尊重与理解学困生,让其重新树立信心
学困生往往比较自卑,存在失败者的不健康心态,而且严重缺乏自信心。其实这些学生并不是不可塑的,在他们内心是很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关心与尊重的。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他们进行转化,教师一定要做这些学困生心灵的守护者,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保护与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批评教育时一定要采取温和且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切勿怒斥。如果发现学困生心理上比较压抑或者神情上比较忧郁时,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或者横加指责,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一定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而针对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创造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比如说老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并且采取巧妙设置悬念、动手实践或者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不愿意学习到爱上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温馨快乐的学习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激发学困生的好奇与探索欲,使他们对思想品德知识感到有趣与新奇,逐渐燃起学习的欲望。如果学困生没有正确理解与回答问题,老师一定不要一棒子将其打死,一定采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通过自己的教学魅力去吸引他们,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思想与方法探究知识,学得更起劲。
3.巧设评价,努力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
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制度中,仍然比较侧重以测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该评价制度很容易让学困生形成一种以分数论学习好坏的心理定位。然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是发展性测评体系,即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对学生知识、态度、情感与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可以制定一些独特的评价方式,去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比如说,教师可以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并且划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与70%。制定出细化平时成绩方法,例如,学困生按时且保质完成学习任务的,每人每次记1分或2分;在课堂上表现比较积极者,每人每次记1分;回答问题正确者,每人每次可记1分,有创新回答者可以记2分等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充分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积极努力地去学习。
如何转化学困生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永久性问题,该项工作具有复杂性与繁琐性,教师一定要關心爱护学困生,使他们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绝不可以放弃他们,通过思想品德课去感化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将其转化。
参考文献:
魏旭辰.谈学困生的转化[J].甘肃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