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晋明
摘 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多么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动权应把握在学生手中。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教师角色
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在备、讲环节中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在备、讲环节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决定数学教学的成效。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为了产生较好的课堂效果,导学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对知识纵向深度的探究程度——导学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体验知识,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表面;对知识多层梯度的思考程度——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将某一题目层层分解、展开,形成从易到难的缓冲梯度,再引导学生从书本理论走向生活情境;对知识三维空间的拓展程度——要想把知识活学活用,就应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对平面知识产生立体画面感,多方位、多渠道地思考挖掘。
數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导入环节预设情境,创设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利用教材导入事例,由学生列举的得数,教师很快猜出学生的年龄,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必然会对所学产生浓厚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怎样用刻度尺确定教室墙壁是否垂直?”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只要量尺寸即可。此时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示:(1)需要量哪些尺寸?(2)这些尺寸要满足哪些要求?(3)符合以上条件的尺寸为什么能确定垂直?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的思维,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从而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了学”。
根据高效课堂理论,我们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建构“学中心”“生中心”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认为,要想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到“以人为本”
教师最大的任务是“认识我们的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发现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有两大天性:好奇心、展示欲,教育就是设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展示欲。唯有认识学生才能发展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二传手”,教师要敢于和学会放手,发动“一传”——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是“发动学习”的人,所谓发动学习,即激励、点燃、唤醒。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即条件”,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可能性”。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就必须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生命的点燃者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人;其次要把握好学生角色,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是一切学校教育目标的主体、主角、主人,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最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再次,数学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枯燥无味的;我们还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有灵魂、有共同价值观、有信仰的“学习共同体”,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冬宗.如何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教育界,2014(11).
[2]顾丹丹.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东方青年·教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