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佺
“过拐的地方”是过去学徒工跟师傅学手艺的一种说法,类似于关键的地方。只不过关键的地方一般是显而易见的,而“过拐的地方”往往是视而不见的,有一定的隐蔽性。
对于“过拐的地方”,印象中有这样两个例子:
一是幼儿学步时,你让他直走,他可以慢慢“探”过去;但让他转弯时,他要么蹲下来停住,要么走下去就会摔着。如果在拐弯的地方放一个可以扶手的物件,他可以借着物件转过弯来再走下去;当然,你扶他一把也行。
二是一年级招收新生时面试,让孩子数数。不少孩子数到19时就卡壳了,要么不数了,要么往回数。急得家长团团转,此时只要点一下,孩子又会数下
去了。
這说明孩子在学习成长的不同阶段常常会遇到“过拐的地方”。这时候,光靠孩子自身的努力往往不够,需要适当的帮助;有了适当的帮助,问题就得以解决,或解决得较快,没有适当的帮助,问题就成了继续前进的绊脚石。
在学习语文中学生也有许多“过拐的地方”。从读句子到写句子,从字面意义到深刻含义的理解,从写话到习作等等,这些在教师看来是非常简单和再自然不过的学习,一些小学生学习起来,处处都成了“过拐的地方”。如果教师在这些地方不及时地给他们施以援手,那学生就会“过不了拐”。这样既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造成教师抱怨学生底子太差。可见,没有找准学生“过拐的地方”并给予适当解决的方法,才是我们教师应好好反思的。
如此说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蹲下来,看准学情,沉入文本中,沉入课堂中,努力想清楚:这一篇课文,这一节课,哪些是学生“过拐的地方”,该给他们怎样的帮助?或许,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作者单位 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心学校)